什么是久坐
如今,久坐已经成了许多人亚健康的一个重要诱因。你是否曾想过,自己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在椅子上度过的?让我们来简单算一算:每天要在工位上坐足 8 小时,运气好的话,在地铁上也能坐一会儿。晚上回到家,坐在餐桌前吃完饭,又立马舒服地瘫在沙发、床上,这样算下来,我们一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坐着」。
事实上,「久坐」不仅仅是长期坐着不动,斜靠、平躺的危害和久坐一样,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消耗的能量比较低,需要的氧气量比较少。早在 2017 年久坐行为研究工作组(Sedentary Behavior Research Network,SBRN)就将久坐定义为清醒状态下,所有坐位、斜靠或平躺时能量消耗低于 1.5 梅脱1的行为2。所以,想着靠「躺平」来避免「久坐」是不可能的。
虽然坐着躺着很舒服,但久坐所带来的健康隐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困扰: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总会腰酸背痛、手腕不适,腿部浮肿、背部佝偻,明明没有暴饮暴食,体重却在悄悄增加……当你意识到这是身体在求救时,也是时候做出改变,消除这些隐患,让身体有一个更健康的明天。
为什么需要中断久坐
久坐不仅会引发腰酸背痛和膝盖疼痛等问题、影响体态,还会悄然侵蚀身体内部的心血管健康,增加内科疾病的发病风险。

而「腰酸背痛」作为更显性的危害,虽然对此大家深有体会,但是我们对其重视不够。
久坐正在让颈椎病以及腰间盘突出等腰痛疾病年轻化。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指南与共识(2019)》指出,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为 7%~10%,且患病率有逐年增长、逐步年轻化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2022)也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
久坐除了会危害腰椎颈椎,还会对膝盖造成伤害。
2017 年《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出版的杂志发表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久坐不动人群的膝关节炎发生率比业余跑者还高。业余跑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 3.5%,久坐不动人群人的膝关节炎发生率为 10.2%,竞技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 13.3%。3

为什么会这样?关节表面的软骨,能够缓冲震荡,润滑关节,但软骨无法通过血液直接供应营养物质,只能依靠关节腔内的滑液补充营养。关节腔分泌润滑液,需要外部的压力刺激。跑步时,会对膝关节产生 3-5 倍体重的负荷,看似有害的负荷,也是促进关节润滑液新陈代谢的指令以及合理刺激。
而久坐对膝关节压力负荷小,膝关节滑液的刺激不足,少了关节滑液的润滑作用,关节软骨更容易受伤。
如何改善久坐危害
解铃还须系铃人,久坐少动导致的问题,还得靠多动来解决。想要科学多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4为我们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总结下来就是:
- 中断久坐;
- 每周中等强度运动时间至少为 150 分钟;
- 每周进行 2 次的肌肉强化运动。

本课程就是根据《指南》中的这三个要点,从整体到部位,细化成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详尽的训练动作,帮助我们在满足每周 150 分钟的运动时间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缓解肩颈酸痛、腰背疼痛。
课程中的每篇文章都有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组成,并配以完整的跟练视频,希望即使没有健身基础的朋友也能轻松掌握。如果你没有时间,也可以先跳过理论部分,直接开始训练动作,有机会再回看理论,也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中断久坐
世界卫生组织于 2020 年发布的《指南》中,只给出了中断久坐的建议,但是没有给出具体久坐 1 小时需要活动多长时间。2021 年的某项研究分析了 13 万成年人的数据后,给出了具体方案:1:3 的「运动套餐」比例最好,即每久坐 1 小时,进行 3 分钟中等至剧烈运动或 12 分钟轻度运动。1:3 的「运动套餐」是改善健身和降低早亡风险的最佳方式。5
根据这个基本公式,研究人员还发现,在一天之中通过多种活动组合可以降低 30% 的早亡风险。
- 55 分钟的运动 + 4 小时的轻度运动 + 11 小时久坐
- 13 分钟的运动 + 5.5 小时的轻体力活动 + 10.3 小时久坐
- 3 分钟的运动 + 6 小时的轻体力活动 + 9.7 小时久坐
没办法完成上述套餐也没有关系:动则有益,起身上个厕所或者接杯水也是中断久坐。
我们则在此基础上为大家定制了更多有针对性的运动,比如肩颈酸痛时进行 1 分钟的伸懒腰运动,腰背酸痛时进行 1 分钟的猫式伸展运动,配合动作要点精讲和视频,力求让大家以不惹人注目的方式,有效缓解久坐不适。
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是两者结合。
此建议可不是世界卫生组织一拍脑袋定出来的,而是调研了大量的文献。结果发现,每周 150-30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风险适中,且收益最大。如果运动时间少于 150 分钟,健康收益较少;如果运动时间多于 300 分钟,健康收益趋于不变,风险和危害却陡增。

说到高强度运动,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肯定对 HIIT、Tabata 有所耳闻,这两者都属于高强度运动,而 HIIT 一词则是高强度间歇训练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ning)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从《指南》推荐的时长来看,我们可以推测 1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 2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这对繁忙的打工人,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上班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锻炼。此时,我们可以用高强度运动来替代中等强度运动。
不过,省时的高强度运动,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高强度训练?怎样的强度才属于高强度运动?有没有专属久坐人群的高强度运动?我在《时间不够,高强度间歇(HIIT)训练》来凑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为大家定制了运动方案。
每周 2 次的肌肉强化运动
什么是肌肉强化运动?是要练成施瓦辛格吗?当然不是。《指南》对肌肉强化运动的定义是:增加骨骼力量、爆发力、耐力和质量的身体活动和练习,也就是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或肌肉力量和耐力练习。所以,俯卧撑、深蹲这些自重运动也都属于肌肉强化运动。
如何为久坐一族设计专属的肌肉强化运动,并在锻炼肌肉的同时,减轻肩颈酸痛以及腰酸背痛呢?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后来惊奇地发现,功能性训练是最适合久坐一族的肌肉强化运动。功能性训练不追求大块头的肌肉,更关注肌肉的功能——力量、耐力和爆发力。
功能性训练作为前沿运动科学,虽然在大众间的流传度还比较少,但在国家队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亚洲百米飞人苏炳添就曾使用气球练习呼吸,呼吸是功能性训练的核心,练好呼吸,不仅能提高百米速度,更能够缓解腰背酸痛。

除了呼吸,功能性训练还有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设计更适合久坐人群的功能性训练呢?我将在《抗击久坐,需要功能性训练盟友鼎力相助》一文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为大家展示一套适合久坐人群日常使用的功能性训练。
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定制训练
在保持每周运动的基础上,我们再从整体进行拆分,利用碎片时间缓解具体部位的身体疼痛。于是,我提炼出了久坐人群易痛的重点部位,以及常被我们忽视的关节养护及末梢循环,不仅能预防静脉曲张,还可以缓解腿脚冰凉;继而通过介绍它们的成因和改善方法,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动作,用 5 篇文章帮助大家缓解久坐造成的身体不适:
- 如何缓解肩颈疼痛
- 如何缓解腰酸背痛
- 如何缓解鼠标手
- 下肢关节养护
- 改善下肢循环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优先挑选适合的文章阅读和跟练,「对症下药」。
总结
久坐少动是如今社会大多数人逃不开的现状,是打工人的健康大敌。既然久坐无法避免,那我们就通过运动将久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