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 在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iPod touch 4 是我的第一台 Apple 设备,十多年前买的 iPod Shuffle 4 曾陪我度过高考和外地的大学生活,今年新入手的 iPod nano 7 又成了陪伴我四处旅游的好伙伴。

因此,前几年当我听到 iPod 产品线被 Apple 砍掉的消息,心里只有满满的遗憾。遗憾的是我不曾拥有一台「梦中情机」iPod Classic,也不曾像许多玩家那样改装 iPod,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口袋音乐中心。
尽管前者目前仍未实现,但我已经改装了一台 iPod mini,甚至还把 12 年后发布的 iPhone 7 上的 Taptic Engine「缝合」到 iPod 上。

这次的起因是在 B 站刷到一条关于 iPod mini 的 介绍视频,里面提到 iPod mini 的改装难度低,二手市场价格也不贵。看完视频的我已然跃跃欲试,但当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淘一台设备回来改装。一来是因为我已经有一台日常使用的 iPod nano 7 了,改装 iPod mini 后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二来是因为改装无非是拆机更换电池和硬盘,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挑战性。
不过,考虑到我还不曾拥有过黑白屏的 iPod,出于对于这种黑白反射屏 + 背光灯的喜爱,我还是将 iPod mini 列入了我的收藏愿望单中。
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我在 YouTube 上看到了一条为 iPod mini 加装 Taptic Engine 的 视频,一下子让我拥有了改装的动力。于是,我花 120 在闲鱼淘到了一台 iPod mini 二代。包括电池、Taptic Engine 在内的配件则花了不到 90 元。一共 200 出头的成本,不但拥有了新的 iPod,还收获了改装的乐趣,还是很划算的。


两代 iPod mini 有什么差别
Apple 分别在 2004 和 2005 推出过两代 iPod mini。两者在性能和外观上都几乎一样,甚至连命名采用的也非 iPod mini 2,而是同样采用 iPod mini 作为名称。在外观上,两代 iPod mini 主要差异如下:
- Click Wheel 字体颜色:一代统一为灰色,二代则与机身颜色一致;
- 容量标识:一代只有 4GB 版本,因此机身背后没有容量标识,二代新增了 6GB 版本,机身背后标有机身容量。
在闲鱼上,有一些商家用二代壳装了一代主板和 Click Wheel 做出「拼好机」,但由于两代 iPod 的 Click Wheel 排线并不通用,我们完全可以简单地通过字体颜色进行判断(银色除外)。
除了外观之外,两代 iPod mini 在主板上也有一些变化:
- 二代优化了主板电路设计,续航表现相较一代更好;
- 在改装硬盘时,一代最大支持 128G 容量,二代则无上限。
如果卖家有展示出「关于」页面,也可以直接在 Apple 官网 查询设备的序列号来判断。虽然官网并不会提供实际型号,但通过官方渠道购买的设备会显示购买日期。如果卖家宣称一台设备是二代,但实际的购买日期在二代发布(2005 年 2 月 23 日)之前,显然就是换壳机了。
比如下面这台设备,虽然卖家宣称是「二代」,但实际从转盘颜色和购买日期都能判断出,这就是套了二代外壳的一代机。



两代 iPod 在使用体验上并无太大差异,你可以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款式入手。本文所使用的 iPod mini 是二代,主板设计上与一代有细微不同,但改装的核心步骤是相通的。
改装需要的准备工作
在买到了合适的 iPod mini 和改装物料之后,我们就可以收拾心情开始改装了。但在改装开始前,我建议你提前准备好这些工具:
- 拆机工具:用于拆解 iPod mini,如果你身边有老 iPhone 的话,给它买一块电池,商家通常会送你一套工具,改装完 iPod 还能给老设备顺手换个电池;
- 电烙铁:安装 Taptic Engine 需要焊接;
- 一把钳子:用于拆除 Taptic Engine 的金属支架与排线。
在选购 CF 卡套时,也记得选择 Type 1 的薄卡。因为要加装 Taptic Engine 的话,用薄卡可以省出安装 Taptic Engine 的空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准备用于连接 Taptic Engine 的导线。这里我建议提前在淘宝上买好可直接用于焊接的线,我当时就踩了坑。我最初想的是从废弃的数据线里拆两条出来,但拆出来的线总是焊接不上,于是又紧急点外卖买了专用的线,为了凑起送费甚至还加了 6 罐无糖可乐,嗝。
开始改装
iPod mini 的改装其实非常简单,本质上就是拆解 - 替换 - 安装的三个步骤。如果不考虑安装 Taptic Engine 的话,改装难度大概就和给遥控器换个电池差不多。

即便要安装 Taptic Engine,其背后的原理也不复杂。我们知道振动马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通过电流来驱动的,而 iPod 内置的发声单元恰好也是在转动 / 点击 Click Wheel 时通电来播放声音。因此,我们只需要将 Taptic Engine 接入发声单元,利用相同的原理吃上电流就能实现振动反馈。在其他 iPod 型号上,只要内部空间足够,理论上也能通过这一套方案加装 Taptic Engine。
拆解 iPod mini
在拆解 iPod mini 时,我们需要使用此前准备好的拆机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撬棒沿着底部白色塑料片与外壳之间的缝隙插入,并小心将其撬起。这里是通过双面胶 + 塑料卡扣固定的。卡口分别位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由于 iPod mini 已经经过了 20 年,塑料老化变脆是正常的,拆解时我们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弄断卡扣(我就弄断了两个)。


拆下塑料片后,我们会看到一个金属支架,此时可以用螺丝刀或镊子插入四角的孔洞,向中心施力的同时向上抬起,让它脱离卡槽,直接卡在外壳上。我们只需要像这样处理长边上的两个角,它便会自动脱落。这一步需要一点力气,也要小心不要弄伤底下的排线。

拆除掉金属支架后,我们就能看到 Click Wheel 的排线了。千万不要心急直接拔除,如果直接拉着排线移除的话,有可能会把排线从插口处剥落导致损坏。我建议使用弯头镊子去找到接口的缝隙,慢慢地将它撬起。


移除 Click Wheel 排线后,我们就可以转移到顶部。用同样的方法拆除塑料片。


顶部没有金属支架,我们只需要拧下左右两颗固定螺丝即可。我这台 iPod 左上角有磕碰凹陷,在拧螺丝的时候会有所阻挡。如果你介意的话,可以在选购 iPod 时留意一下。

接下来,只要用手从底部向上推动内部元件,就能将主板拆出来了。


在将主板与外壳分离后,我们还需要拆下电池、硬盘等元器件。这一步就轻松多了,首先将电池排线撬开并移除电池。接着要小心地从硬盘与排线连接处将其拆除,这里需要小心不要损坏排线的针脚。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将排线从主板移除后再拆除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