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陪伴我 5 年的轻薄本走到了它的终点。趁着国补优惠,我入手了一台 REDMI Book Pro 14 2025 作为我的新笔记本。如今距离我入手这台笔记本已经有一个月,我想借此机会写篇文章分享一下作为一个 AI 研究生兼作者,我在各种场景下使用这台笔记本的真实体验。
整体体验


(照片来自一个毫无摄影经验以及天赋的人,原谅一下)
在这次挑选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我发现各家笔记本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把电脑的外观做得越来越像 MacBook,轻薄本的「果味」都越来越重了。具体体现在:
- 塑料机身→金属机身
- 追求简约,去除了机身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只留下高度简化的 logo
我猜可能苹果确实代表了某种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的最优解,而我也确实比较欣赏这样的风格。
Redmi Book Pro 也是这样一个被评价为「果里果气」的系列:全金属机身,极简设计。Redmi Book Pro 系列的机身质感还是比较好的。它的机身边缘处都做了倒角,可以为外观提升不少质感。

在接口方面,这款笔记本做得还算全面。不仅给了两个 Type-C 接口(其中一个是雷电接口),像是双 USB、HDMI 也是一应俱全。除此之外,Redmi Book Pro 14 2025 甚至还保留了先进的 3.5mm 耳机接口,有线耳机的用户应该会很喜欢。不过考虑到小米出品的手机大多数已经砍掉了 3.5mm 耳机接口,因此必须说小米的手机和电脑配合得确实不是很好。


在我看来,这款笔记本做工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过重。全机重量高达 1.45 KG,比我之前 0.8 KG 的轻薄本重了快一倍。这是为了全金属机身和大电池所必须作出的牺牲。这个笔记本的电池容量高达 80 Wh。大约相当于 2 个 10000 毫安充电宝(按标压 3.7 V 计算)。这就注定了笔记本重量是小不了的。
红米笔记本的续航表现一贯是不错的,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博主实机测试过,我在这里不多赘述。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的话,这款笔记本的续航确实是显著优于我用过的其他 Windows 笔记本。以我体验来说,联机玩 1 小时《星露谷物语》大约只会消耗 20%电量,而且离开电源之后笔记本的流畅度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如果只是用于上课、开会记笔记,则一般来说不需要考虑在外充电的问题。

这样好的续航表现不仅是大电池的功劳,还有小米作为手机厂商的电源调校经验。优秀的电源调校可以使得笔记本避免大量无意义的消耗,从而在不改变架构和电池的情况下增强续航。这种本领之前就已经被大量用于增强手机续航,如今也成了手机厂商造笔记本的优势。大多数传统笔记本厂商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款笔记本的续航虽然有进步,但是和续航领域王者 Macbook 相比还是大有差距的。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小米的一大特色是手机充电器和电脑是通用的,只需要带一个充电器就能同时解决两个设备的充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续航达不到 Macbook 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缺陷,何况笔记本的续航往往还需要和手机的续航搭配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学习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学习和工作几乎都是围绕 Obsidian 这款笔记软件展开的。Obsidian 是一款用心做了平台适配(包括 Linux)、并且程序优化非常到位的软件,对笔记本性能、操作系统没有太多要求。甚至可以说,如果你不是买的鸿蒙笔记本的话,你是不太可能买到不能畅快使用 Obsidian 的电脑的。
然而如果你仔细检查任务管理器,你会发现 Obsidian 并非是什么省油的灯。作为一款 Electron 软件,Obsidian 对内存的消耗非常惊人。在我这里,Obsidian 的内存消耗量可以和浏览器旗鼓相当,甚至略胜一筹。如图,我的 Obsidian 运行的时候居然占用了大约 1G 的内存。

Obsidian 的这种特性是由其底层的 Electron 架构导致的。众所周知,Electron 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框架,其自带 chromium 内核。利用浏览器的跨平台特性,Electron 可以减少大量的平台适配工作量,让你的程序运行在一切浏览器能踏足的地方。然而代价就是和浏览器一样巨大的内存消耗。
不幸的是,Electron 这样的框架已经是桌面 APP 的主流选择,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浪费。安装一个 CEF detector 你就可以查看你的电脑上究竟有多少个浏览器:

在做笔记之外,我作为一个研究生,我还需要阅读文献、进行实验、搜索资料、以及通过 QQ 微信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些任务往往还需要同时进行。很遗憾,上面提到的这些软件也基本上都是基于浏览器开发的。只是同时打开这些软件就已经需要 5~6G 内存,如果再结合我那堪称恶劣的浏览器使用习惯,那内存消耗简直不堪设想。

这一问题成为了我放弃 Macbook 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买了 Redmi Book Pro 14 2025 的 32G 内存款。有了比之前多一倍的内存,我总算是可以不再有顾忌地多开软件了。就这样放心地将程序驻留在后台,等待我需要的时候随时切换回来。

正好,Windows 笔记本 Win+Tab (或是三指左右滑动)快速切换窗口的功能刚好可以让我可以利用好多开的程序,可以说是非常高效。

办公
在工作方面,对于要写材料、做汇报的人来说,Office 全家桶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办公软件方面,用户的选择面很宽(比如 WPS),但是大多数这些软件都要么通用性差一筹,要么是订阅付费。所以说在买电脑的时候顺带买断一套 Office 全家桶其实可以一次性解决掉很多麻烦。这对于需要用 word 解决毕业论文的研究生非常有用。
顺带一提,Office 2024 的 UI 比以前确实是好看多了。


生态
小米可能一直都有个想要和苹果生态比肩的理想。虽然暂时来看,小米生态的很多功能在我看来还欠打磨;不过至少现在已经有了雏形,可以慢慢等待它迭代得越来越好。
笔记本上的小米生态是靠小米电脑管家这一 app 实现的。红米笔记本在键盘右上角加了一个专属键用于呼出小米电脑管家,在小米电脑管家的面板中可以找到各种小米生态功能。

这些功能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
- 和手机联动:消息同步、剪贴板同步、网络协同、共享桌面、互传、隔空投送等;只需要将登录了同一个小米账号的手机的 NFC 区域在触控板这里碰一下即可实现互联;
- AI 功能:小爱同学(大语言模型智能体、文生图)、AI 文件搜索、会议降噪、字幕识别等;
- 系统功能调用:快捷调用 Windows 记事本、计算器等常用功能。
大多数联动功能需要依赖蓝牙网络,这意味着如果手机和电脑不在同一个地方,那么消息同步和隔空投送这类功能是不能用的。此外,蓝牙隔空投送只支持在登录同一个小米账号的设备之间使用,要传文件给朋友必须要求两台设备连接在同一个 WiFi 之下。这一点不如苹果的隔空投送方便。
不过和别家品牌不同的是,小米生态对苹果是比较包容的。iPhone 安装小米互联服务之后就可以和小米设备之间共享生态了。

此外,非小米电脑也可以通过安装小米电脑管家来接入小米生态。不过相比原生的小米电脑,通过这样安装的小米生态会有些缺陷。
AI 功能之中我认为比较实用的是 AI 文件搜索。小米的 AI 文件搜索反应很快,有点像增强版 everything,区别在于 AI 文件搜索支持搜索图像和视频。比如下图我搜索汽车二字就可以搜到包含了汽车的图片素材。

电脑端的小爱同学疑似是直接从手机移植过来的,连界面也和手机尺寸一样。小爱同学是大模型支持的,除了有常见的聊天、命令等功能之外,还能进行绘画(文生图)。不过小爱同学的文生图模型并不先进,和 ChatGPT 等领衔文生图模型有不小差距。比如模型绘制的图片中镜子两侧的人物并不对称:

而且可能也不太像列宾。这是列宾油画:

在系统功能方面,小米电脑管家可以调用的系统功能比较普通,只有计算器、Windows 截图、记事本等。我暂时没找到替换这些功能的入口。
当然,作为冠了「电脑管家」名号的软件,小米电脑管家也提供垃圾清理、启动项优化等服务。不过多达 1T 的硬盘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需要清理的。

小米生态虽然尚显粗糙,不过已经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体验。希望经过持续的迭代优化之后,小米生态也可以如苹果一样完善、流畅。
结语
在关注知识管理、效率工具的人群中,Macbook 是绝对主流,许多写作软件甚至不上架苹果之外的平台。如果你去问他们买什么样的笔记本的话,Macbook 一定在推荐首位。尤其是最近在国补的加持下,M4 Macbook Air 的价格压到了 6000 以下,性价比显著提高。
我在下单之前也纠结过到底买不买 Macbook 的问题,不过考虑完我的需求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这个选项——主要是因为 Macbook 的内存和硬盘性价比太低,相关的配件、软件价格又太高。这也算是 Macbook 一向为人所诟病的点。
我想说的是,长久以来,大家的对 Windows 笔记本的印象都停留在了低续航、触控板难用、主要胜在 Windows 软件生态强大上面。但是事实上,随着这些年来各家笔记本、芯片厂商逐渐意识到了轻薄本的重要性,尤其是手机厂商普遍下场造笔记本之后,Windows 轻薄本的触控板、续航以及品牌生态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论你的需求是什么,你的选择面都已经远比以前要宽了。冷静下来看待各家产品的长处和短处,审慎地考虑自己的需求,不要让自己被某种「光环」影响决策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是西郊次生林,关注知识管理、效率生活,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