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第一阶段:开始记账 & 养成习惯

在开始记账、无疾而终重复了 N 次之后,我终于在某一次养成了记账的习惯。

在这个阶段反反复复的开始和中断之间,我猛然意识到,前期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记账,把记账这个习惯培养起来,一笔一记也行、一天一记也行,最重要的是让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习惯。

再深入分析了一下,自己开始 N 次、半途而废 N-1 次,根源是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坚持这件事情。回想了一下最终令我将记账这件事情坚持下来的,其实是当时在美国交换——花美元的肉痛感实在是太真实了,必须记录一下。

我们穷学生是这样子的……当然交通费现在已经不这样记了= =+

再后来本强迫症在记账、对账中感受到了对上账时严丝合缝的快乐,于是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在这个阶段小踩然后迅速走出来的坑点是:刷信用卡的支出是支出,还信用卡不是支出而是转账。在统计报表的时候按照信用卡支出日期来统计,还款转账不统计,但是可以显示在显示在现金账户的流水中。

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突然和醒悟了记账的意义:记录流水是形式,重要的是最终的汇总,任何不利于汇总的记账行为都应该被抛弃。

注意:帮别人代购也应该算作转账(比如刷信用卡购买、别人还了现金)或者借贷(时间周期较长的话),出去吃饭付款然后别人 AA 回来的话应当算作值为负数、账户为入账账户的支出项(而不是收入项),避免统计偏差。

小结:

  • 开始记账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候是养成习惯,需要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可以是来自外部的理由,更好的是有由内而外的理由
  • 记账后的定期对账、定期 review 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 信用卡还款是转账,吃饭 AA 的回款是特殊的支出

第二阶段:调校软件,更加舒服地记账

在开始记账的时候选用了记账软件的通用模版,因为还是学生,删除了一些不用的条目(工资收入、私家车支出等等),感觉剩下的都可以用。

但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候有些支出感觉分类模棱两可,比如出去旅游时的饮食、住宿,是算作旅行费用呢还是普通的住宿费用呢?这个问题直到 2023 年还在困扰我。

记账分类难题(如何让支出好看一点)

在超市买菜算是日常开支呢还是饮食开支呢?还有去洗衣房的费用是算作日常开支呢还是应该新建一个类别呢?

还有工作后购买游戏和给手游氪金,在通用的记账模板内都算是休闲娱乐,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开支,因此每次记账的时候还要额外写备注来进行区分。还有我今年的期望是降低购买衣物的支出,但是每年的内衣袜子都是必须购买的,需要细分进行预算,但是软件里面只有衣物这一个类别,看不出区别。

这些疑惑会导致记账时的心智负担,降低记账的效率,也会影响月末或者年末查看报表的时候获取的信息。解决方案就是:感觉到任何增加记账心智负担的地方,就果断改!改到舒服为止。

现在我的支出类别是:

可以看出来衣服的分类分出了破产三姐妹 XD,因为在做预算的时候三坑服饰和地球人服饰是两笔不同的预算;在休闲娱乐方面手游氪金和购买游戏也是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其它休闲娱乐比如看电影和唱 K 都算做休闲娱乐一大类,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目前把外食从日常早午晚餐中分了出来用来统计打牙祭的频率和支出,咖啡和奶茶算作一类,但是未来也在考虑是否需要拆开,毕竟咖啡是生活必需品(喂)、奶茶是想要戒除的含糖饮料。

至于上面提到的旅游类开销,旅游支出我认为上面的两种方案都可以:通用 +tag 为旅游,也可以使用旅游类,不过目前市面上似乎没有比较好用的、含 tag 的记账软件(也有可能是我还没发现),所以也可以考虑分旅游类。

小结:

  • 一定要调校软件,减轻记账及做预算时的心智负担。

第三阶段:进一步调整

减轻记账需要的步骤及时间,让它更自然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像是进入社会的仪式一般,工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了自己的信用卡。结果慢慢地,卡申请得越来越多,这张是冲着游戏联名申请的,那张的权益太香了,什么,还有返现卡?必须安排上。最开始,每多一张信用卡我都会郑重地在记账软件里增加一个账户,但是慢慢地,这也增加了记账时的负担,尤其是有时候冲着各种卡片的权益,一笔交易可能会刷两次不同的卡(比如吃饭的时候团购了套餐用了 A 卡,后来结账的时候又用了 B 卡),记账时就要记两笔,最终汇总的时候也会影响筛选(比如想筛选一顿吃了 500 以上的大餐,但是支出却拆成了两笔)。

于是,我把所有的信用卡都合并成了一个「信用卡汇总」账户,无论刷了几张卡,一笔支出就记一条账,比如一顿饭只记一笔,短时间在游戏里买的好几个礼包也只记一笔,只把人民币和外币区分开。

稍微扩展一点儿,如果某一笔刷的是信用卡+储蓄卡的组合呢?我会选择记一笔数额为当次总支出的信用卡支出,再加上一笔对应金额的储蓄卡至信用卡的转账,既方便统计,又平了账。

除了申请信用卡之外,开始基金定投也是进入社会之后必经的一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投的频率越来越高,定投的标的越来越多,每次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变得越来越多。我最开始给定投创建了记账模板,每周点一次,但是后来变成了每周要机械地点好几次。

幸运的是,记账软件有一个功能叫做「周期账」,能够自动记账,极大地减轻了定投记录的工作量。而且为了周期账准确,我选择了关闭支付宝定投「根据市场估值自动调节定投金额」的功能。

——突击提问,基金定投在记账内记录为什么呢?

从上文看下来,应该能猜到在我的记账体系中,基金定投是记录为转账的。定投就是将钱从银行账户转入到一个虚拟的基金账户中。但是基金涨/跌了怎么办呢?对于我而言,只要没有实质的赎回操作,基金账户的金额就是不变的(这句话伴我扛过了前几年的大跌)。

慢慢地,我也产生了新的想法,就是能否在记账软件中追踪基金的净值呢?比如说,在记录定投的时候,软件能够自动生成对应的份额,并在第二天根据投入当天的净值自动更新份额,然后再根据每天的净值推测基金账户的当前金额。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对方说 「这个功能,和基金软件的净值显示有什么区别呢?主要还是你的账户太多了。」 想想也确实,于是作罢。

后来接触到了有知有行的投资账本,发现它能实现我想要的「追踪投资账户」功能。尽管需要手填,但是能追踪账户实际的涨跌,还能自动算年化收益率,已经很实用了。而且它还在不断更新各种各样的资产管理/追踪功能,因此手上的记账软件就单纯记录账户情况和日常开支,投资方面的功能就依赖有知有行了。据说现在有一些软件已经可以做到记买基金账时,记录金额至份额的换算,不过还没有体验过,不知道效果如何。

在看记账的统计图表的时候,有一件事情也很困扰,就是每三个月会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尖儿——房租,它会使得支出的趋势曲线突变,没有参考性。

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将房租拆成了三个每月的支出,稍微降低了一些房租对曲线的影响。极端时也想过要不要干脆利用周期账的功能把房租平摊到每天,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对于对账来说实在是太灾难了。(是的,对于强迫症来说对上账那一刻的快乐是无与伦比且至关重要的。)于是作罢。

后来在看支出图表的时候,我会手动筛选去除房租,也算是一个不太优雅但有用的办法。其实我更希望的是记账软件能够标识一部分特殊支出,类似房租,或者数码大件、护肤品之类的单次支出较大,但是实际上可以「摊薄」到很长一段时间的支出,在统计或者制图的时候特殊处理。联想到之前提到的给账目加 tag 的功能,如果能实现真的挺实用的。

再后来还有一些实践,比如有时候会忍不住在拼多多上买一堆单价便宜的小东西,正常记账会很痛苦,这种时候可以将支出集中在一张卡上,然后月末的时候统一记账。类似地,公交地铁的支出也不再像刚开始记账的时候一样每笔都记,而是直接在充公交卡时统一记下,公交卡这个账户也删除了。

遇到偶发且难以分类的账目的时候,可以善用其他类别,就像《老友记》里面 Monica 的那个杂物间一样。

如果记账软件支持外币记账的话,海外旅游的账也可以记到同一个账本里了。而且对对账强迫症患者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每笔现金交易能当场记录下来,避免事后想破头。

小结: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记账的需求和习惯可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每一个感到不适的地方都可以改,改到舒服为止。
  • 记账记下的内容不一定要严格和实际支出匹配,只需要最后能够满足追溯、统计以及对账的需求就可以了。
  • 记账软件有一些功能,比如记账模板、周期账,可以减轻负担。当前软件不能满足的需求,可以尝试换思路解决,或者看看有没有别的软件能够满足了。

第四阶段:双人记账

关于双人记账,我在记账软件内增加了一个账户作为男朋友的虚拟账户,可以记录我们两人之间的流水。但他的虚拟账户没有勾选「计入总资产」这个选项。这样就避免了我和他之间一些日常的资金流动被记录为收入或者支出,以及在统计我的资产情况的时候被干扰。

后来他表示希望我帮他记账,以便追踪支出情况,但每天拿着他的手机记账这件事情不光不便,还有点怪异。于是我们当前的实践是每个月月底统一对着支付软件自带的记账本汇总计入我的记账软件。

最近觉得这件事情也有点累,正在研究能不能利用它们导出的账单数据,简单处理后直接导入账本,进一步减轻操作难度。

第五阶段:sorry 我还是想要一键导入……

整篇文章看下来,实际上会发现围绕记账,我反反复复在折腾的事情就是减轻记账这件事情的负担。现在分类和账户什么的都调教得很舒服了,但是人类的惰性使得我还是有一个多月没有记账了(惭愧)。最近导出了支付宝和微信的账单改成手上记账软件可导入的格式,但是试了、debug 了几次始终失败。

程序员不能忍的报错!

看着记账软件提供的 xls 格式的模板,结合文章内提到的,我自己想要的、暂时还没有被满足的记账需求,几年前想过的「想要做一个自己的记账软件」的念头又冒出来了。现在文件已经建好了,代码框架也搭好了,导入功能调试通了,也许未来我用自己的软件记账吧,想想也挺期待的~(也许最后会变成导入➡️看图看表这样的流程。)

实际上正如很多评论中提到的,Excel 和 Notion 其实也能满足记账的需求,回到第一阶段顿悟的事情,记录流水是形式,重要的是最终的汇总,只要能够满足对个人资产状况和收支行为的追踪和评估,什么形式都是可以的~

也许对于三千多天前开始记账的我来说,重要的是养成「记账」这个习惯,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回看中,把财务状况放在心上。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重要的是经过了这三千多天的迭代,对自己的消费结构与金钱习惯/金钱心理有了新的认识。「记账」这件事本身反而不再像三千多天前那样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从「记录」到「看懂」、从「习惯」到「认知」的这个过程——也是我慢慢了解自己如何看待金钱与生活的过程。

首页题图来自 Tumisu - Pixabay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以下内容于 08/07 15:03更新
2025 年 8 月更新

本次更新调整了部分原有表述,并根据作者提出的更新,对文章后三节中未尽事宜做了详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