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从我上大学开始,我就总觉得国内当代背景的电视剧没什么可看的。小时候还常看《家有儿女》,《快乐星球》这样电视剧。上大学后离开了家庭环境,已经无法代入小孩子的视角了。拍给青年人的影视作品大致有几类,一类是偶像剧,我不是目标观众;一类青春故事充满了堕胎,轰轰烈烈的爱情和频繁的打架斗殴,也不太契合我的经历;还有一些年纪更大些,讲的是家庭纠葛和情感纠纷,我也不感兴趣。一想到人到中年要面对的是这种生活,天天处理种种尴尬的关系,我实在感觉失望和焦虑。
近几年进入我视野,讲述当代故事的影视剧,似乎越来越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的剧情基调是犯罪、悬疑和痛苦经历,比如《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少年的你》、《狂飙》等等。另一类电视剧则变成现实的幻想。某些电视剧描述的过于富足的“普通人”生活我就不赘述了(也记不住名字)。更极端和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现在的抖音短剧,剧情里总是牵扯到首富和贵族,到处都是意外之财从天而降,大富大贵隐姓埋名,突然揭露身份再让狡诈小人颜面尽失的剧情。我据这些例子,并非要批评这些剧本身。其中许多作品有上好的质量,甚至就其反映的问题而言,还具有非常正面的社会意义。我想指出的是,在这两种剧之外还缺少了些什么。作为独自在外地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我想看到比较真实、积极地反映我的生活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国内又有多少呢?
《爱情公寓》大概算一个。虽然它的某些主人公经济来源不明,而且剧情满是抄袭,但它还是算一个。毕竟对我们这代人而言,它讲述的故事稍微有些真实性,有一些共鸣,没有犯罪和死人,而且看着开心。在我知道它抄袭以后,我便顺藤摸瓜,开始寻找外国的影视作品。《老友记》、《完美的日子》、《重启人生》...... 这些国外的作品似乎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在国内的电视剧里,普遍缺少了这样一种哲学,即平凡的生活也是值得过的。要么描写悲惨,让残酷的剧情带来大喜大悲,用特别悲惨的经历衬托日常生活的美好。要么描写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的现实是一种错误,是一场噩梦,某天醒来发现自己的父母其实是本地首富,或者被富人爱上,实现了阶级跨越,这场噩梦方才唤醒,真正的人生方才开始。日常是什么?日常只有压力山大的工作,有永无止境的情感纠葛和家庭矛盾。我们似乎缺少了这样一种能力,用积极的视角来描写真正的平凡生活。
在《老友记》里,虽然主角团的生活磕磕绊绊——有人离婚三次,有人在街头流浪了许久,有人备受原生家庭的阴影,但依然把日子过出了欢笑;《完美的日子》里,每天清洁厕所的主人公依靠摄影和阅读让自己的业余时间平静而充实;《重启人生》里,主角有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活一遍,但并没有尝试国人常常向往的提前购买房产、股票、或者比特币,而是试图弥补日常生活里的缺憾,以及寻找自己的友谊。当然了,这些故事的背景都发生在发达国家,生活水平要比我们许多人好不少。但我想说的是,他们也并非大富大贵,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故事的重点也不在于豪华的物质享受,而是更多在于亲友、爱人、精神生活。
上周我看完了《好东西》。走出影院时心想,终于又有一部能真实而积极地反映我们生活的电影。诚然,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单亲妈妈,核心是女性主义,但作为男性,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共鸣和鼓舞。我不能假装体会(虽然可以理解)到女性面对的困境和做母亲的辛劳,但它描述的现代城市生活原子化的孤独,面对工作、情感和家庭责任的负担,以及种种其他的问题是共通的。更可贵的是,它没有单纯地陷入痛苦,而是尝试给出了一种方案,给出了一种态度,在现实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值得过的生活。这是现在,无论在银屏上还是生活里,都格外缺少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老友记》里的一句话能最好地总结我想表达的感受。逃出家庭和婚姻的瑞秋最终决定剪碎她父亲的信用卡,开始独立的生活。莫妮卡对她说: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