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元的双16GB DDR5套装,涨到了372元都没人出评测。

没作业可抄,那就卷袖子自己写~

镁光CL46颗粒版本的阿斯加特海拉5600,开测。

平台

DDR5标准,是Dram内存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一代。

诸多技术参数不提,同比DDR4,用户感知最明显的几个变化:

  • 集成PMIC供电管理芯片,外观神似服务器ECC内存,PCB温度可监控
  • 速率增加,即便默认电压下降0.1V,内存颗粒发热量仍然显著提升,散热马甲成为标配
  • 单颗粒容量倍增,8GB/12GB起步容量内存所需颗粒数减半,同时Bank数减半造成颗粒带宽不足,单条内存的选购底线来到16GB/24GB
  • 安全校验机制严格,对信号完整性要求极严,内存延时增加,开机及BIOS设置后重启速度显著拖

所以,闲鱼平台8GB、12GB的海力士原厂小绿条,联想/dell/HP品牌机拆换的那种,价格再便宜也不建议一般用户买。

雪上加霜的是,zen4/zen5架构的主线锐龙处理器,IOD内存控制器存在设计缺陷,DDR5兼容性问题突出。

不开机、卡自检、Debug灯常亮,连华硕都阴沟里翻船,个别型号甚至回炉重造。

论DDR5平台的匹配成熟度,当下还是:intel LGA1700 > LGA1851 > AM5

主板厂商绞尽脑汁优化布局走线,AMD也在持续迭代Agesa固件,AM5平台推出三周年之际,一二线主板的内存兼容性问题基本解决。

只是在锐龙7000/9000处理器上,chiplet胶水封装的弊端显现,IF总线频率严重受限:

  • SOC一体化的锐龙8000G APU,Fclk频率上限高于2666Mhz
  • 锐龙7000/9000的Fclk频率,仅少部分体质能达到2133Mhz
  • Fclk总线:Uclk内存控制器:Mclk内存=233 频率同步时,效能最佳
  • DDR内存可上下同时传输,同一时钟周期2次操作,所以标称频率=Mclk真实频率 ×2

说人话就是:DDR5 6000,是锐龙7000/9000目前匹配的甜点规格,最高不建议超过DDR5 6400

规格

阿斯加特是嘉合劲威旗下高端品牌,定位高于光威、酷兽,内存型号以北欧神话人物命名

海拉,又译为赫尔,死亡女神,掌管冥界——第九世界,北欧众神宇宙的最下位

一如神话,阿斯加特的DDR5产品序列里,海拉目前是Zui廉价的型号,对应光威的天策系列

保护壳贴上标签,简单塑封包装,符合定位。

外壳号称“钛银甲”,阳极氧化哑光质地;线条简约上宽下窄,方便拔插借力。

好消息是没有越肩超高,坏消息是太过肥厚,双槽主板上亲密无间,还与散热器风扇冲突

运行温度不妙。

拆解就不必了,一是影响保修,二是看不出名堂。

根据同品牌其他型号的拆解,内存颗粒多半已经被厂商Remark,打上了自家标签。

毕竟嘉合劲威的内存出货量已经是模组厂前三,做一点定制化、甚至自行采购晶圆、委托代工封装,都不是难事。

使用Thaiphoon Burner台风,软件识别结果如图,DRAM颗粒信息未能完全读取。

对照镁光官网,MT60B2G8开头的DRAM颗粒有两种,规格近乎一致,区别在工作温度。

排除宽温的工业型号,核对默认时序后,确认使用的颗粒为 MT60B2G8HB-48B:A

根据镁光的命名规则,可知:

  • 颗粒的出厂频率4800,电压1.1V,时序40-39-39
  • 单颗粒容量为2GB,位宽8bit
  • 8颗粒并联提供64bit位宽,16GB容量,规格为1R×8,满血bank
  • 生产批次为A,即为镁光A-die

有个冷知识,目前零售市场能买到的内存条,基本为厂商预超频产品

颗粒原始频率,即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频率,比你想象中要低得多。

以DDR4时代为例,稳定工作上限超过DDR4 4600的那几颗顶流产品:

  • 三星B-die,毫无争议的王者,JEDEC频率只有DDR4 2133
  • 海力士CJR,DDR4-2666;海力士DJR,DDR4-3200
  • 镁光C9BJZ、D9VPP,都是原始频率DDR4-2666的E-die

A-die属于DDR5初期产品,在镁光自有体系里都是垫底,性能敌不过后续的B、D、G批次。

DDR5内存颗粒天梯里,也就比三星早期批次强一点

海力士M-die(3Gb) > 海力士A-die > 南亚 > 三星P-die > 海力士M-die(2Gb) > 镁光B-die(3Gb) > 三星B-die(3Gb) > 长鑫A-die > 镁光A-die > 三星D-die

性能

高带宽影响游戏平均帧,低延时提升最低帧上限。

内存频率既然存在天花板,优化时序降低延时,是AM5平台内存超频的主要手段。

6000频率下时序能够压到CL28,海力士A-Die可谓AM5用户的梦中情人

价格砍半的海拉5600,我也没指望平替海力士;6000频率能点亮,已是心满意足了。

毕竟,我也不是无脑冲低价,下单前仔细对比过规格,镁光CL46颗粒的5600、6000型号,规格上仅有电压的区别。

按下开机键,第一次启动,自检速度明显比去年7月那台快了很多,也没像AM4平台那样、弹出CPU安全策略重置的提示。

Del键进入BIOS,【Memory Context Restore】系统加速功能默认开启,再加上我用的是锐龙8400F,APU的内存控制器没有BUG,难怪主板的反应速度已经接近AM4平台。

更新BIOS至最新的Ver3.20,开启EXPO预设,ZenTimings信息与AIDA64跑分如下

DDR5时代,AIDA64垂垂老矣,已经测不出内存的带宽极限,仅有延时可做参考;但仍看出两个问题:

  • zen4的APU,居然跟单CCD的锐龙一样,内存Copy速度减半
  • EXPO预设下,主板自动训练、优化了副时序,tRFC由SPD设定的1983,变为tRFC2一致的1076

难怪5600G的市场价稳如老狗,还能逆势上涨,锐龙8000G阉割的这刀,捅到大腿根的主动脉了。

内存由默认的1.25V加压到1.35V,VDD、VDDQ电压同步至1.35V,内存频率拉到6000,Uclk内存控制器保持1:1同步,FCLK总线频率同步至2000Mhz,顺利开机。

TestMem5,使用锐龙X3D模式拷机十五分钟,没有报错。

看来,即便是低端颗粒,即便制造商已经筛选过体质,海拉5600买来当6000用,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只是不要再去开启BIOS中的【内存高性能模式】,两档设置均无法开机。

一般用户,就抄这个作业;爱折腾的兄弟,接着往下看

超频

内存超频极费时间,极易蓝屏死机卡自检,强制关机、重置BIOS可能非常频繁,开始之前请先做好准备:

  • 移除所有不必要的周边,譬如U盘;尤其注意HDD机械硬盘
  • 最好单独做个系统盘,超频完成、拿到参数后,win系统废除或重装
  • 面板没有Reset按钮的主板,请将机箱前面板的Reset重启键接线至Clear CMOS
  • TestMem5提示需要管理员权限的话,请按以下操作
  • 【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回车
  • 【计算器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限分配】-【锁定内存页】
  • 【添加用户或组】,输入Administrator,【检测名称】-【确定】

玩DDR5内存,个人建议只动主时序内存电压SOC三项,其他全部Auto交给主板

  • 主时序就是tCL开始的四项,tRCDWRR和tRCDRD联动同步,所以一般只用动tCL、tRCD、tRP三个数,调节幅度±2
  • 颗粒电压1.1V出厂,1.5V以下都安全,关键是颗粒吃不吃
  • SOC电压只跟Flck总线频率相关,2000Mhz以下1.2V,超过2000Mhz 1.3V,不要再超;达到1.35V容易IOD鼓包

虽然我是用的锐龙8400F,极限超频意义不大,仅按照普通锐龙的玩法,开个6400频率。

内存电压1.40V,VDD、VDDQ电压保持1.35V,Fclk同步至2133Mhz,SOC电压来到标红警告的1.30V

第一把,34-44-44,tRAS副时序放松到最大值128,能开机,烤内存三分钟报错。

第二把,36-44-44,tRAS副时序继续128,内存半小时不报错。

副时序tRAS由128开始,每次下调6;压到92后,第14分钟TM5报错,最终稳定在98

内存提升,网游帧数最敏感,尤其是FPS类网游。

使用CS2的官方测试基准,1080p默认最高画质下,相较默频、游戏平均帧提升9.3%,最低帧提升25.7%

此时的内存延时仅有65.6ns,拿到DDR4平台、也是可以满意的成绩。

再看tREFI,这个数值跟刷新间隔有关,数值越大越好,可以很明显的降低延时;且与内存体质、电压没关系,只跟内存条的散热效能相关,开大后内存热量上升更快。

  • tREFI = 8192 x N + 8184
  • 最小8184,最大65528
  • 因为16进制换算10进制的关系,主板的最大值65535是错的

由主板默认的12463、拉满至65528,延迟下降近4ns,效果非常明显;但游戏帧数提升仅1%

可以看到内存延时带来的游戏效能,正在边际递减

TM5拷机十五分钟,室温20℃下,内存PCB温度由55.5℃,升至57.8℃

左侧有CPU风冷,顶上有个机箱风扇抽风,这个温度并不稳妥,芯片温度远高于PCB,虽然HWinfo没有提示触碰95℃的温度墙、引发降频

玩贴贴的双槽内存,我可不敢这样长期使用,测试完还是得降回来

其他

【Memory Context Restore】系统加速功能,可以加快系统重启、自检时间,但会增加2~3ns内存延时。

这个选项一般需和【Power Down Enable】内存节能同开同关。

华擎最新BIOS里,【Memory Context Restore】默认开启,两个【Power Down Enable】选项默认Auto

ZenTimings许久没能更新,目前BUG很多,AM5平台很多信息不能显示,【Power Down Enable】状态也是错的。

刨根问底,三个状态下都跑了测试,游戏也是每次跑四轮取中间值,结论如下:

  • 【Power Down Enable】Auto就行,默认状态会与【Memory Context Restore】同步开启
  • 关闭【Memory Context Restore】仅能降低1ns延时,提升游戏low帧1.6%,但开机、重启时间会多40秒~1分钟

建议按照主板默认设置,保持【Memory Context Restore】和【Power Down Enable】同步开启

最后,我还尝试压了一下tRFC小参数,参数好看了一点,游戏帧数却输了

一二线主板现在的内存训练非常智能,自动设定的小参很接近极限,512的系统tRFC,压到480都会黑屏、半小时开不了机,设定到500,游戏低帧低了一大截

所以我说,只管主时序,其他Auto,交给主板自己训练。

最后,我把内存电压降回1.35V,副时序改回auto,通过了30分钟的TM5拷机;内存PCB拷机温度56.5℃,10分钟游戏温度44.5℃,可以盖棺定论了。

总结

市面低价条的颗粒,要么镁光A-die,要么三星D-die,区别如下:

  • 二者耐压能力都很渣,基本过1.4V就黑屏躺平,点不亮
  • 三星优在时序,主时序三数值可以完全一致的跑在36-36-36-76;镁光第二第三时序只能跑44
  • 镁光超频潜力强点,能跑DDR 6400,三星只能DDR 6000

同为CL46镁光颗粒,阿斯加特海拉5600的体验,明显好于去年的光威天策5600;当然,主板、BIOS和CPU都更匹配。

以AM5平台现状,也不建议普通用户追求高价海力士(专业FPS电竞玩家无视)。

2027年,传说中2nm新IOD的zen6发布了,御三家的DRAM制程也全部进入12nm了,整个生态会更加成熟,高性能DDR5的竞争也会更加良性,不会像现在这样,海力士独尊。

好价,就是好产品。

  • 【普通用户】使用EXPO预设,内存电压=VDD=VDDQ加压至1.35V,内存频率拉到DDR 6000,保持Flck 2000Mhz、Ulck 1:1同步即可
  • 【进阶用户】CPU体质合格的情况下,SOC电压1.3V,Flck 2133Mhz,内存可以稳定在DDR 6000 36-44-44-98 tRFC512
  • 相信主板的内存训练,尤其是一二线主板,主时序的三个数值外,建议全Auto
  • 保持【Memory Context Restore】系统加速和【Power Down Enable】内存节能同步开启
  • 散热条件好的四槽主板用户,tREFI可依次尝试16376、24568、32760、40952、49144、57336、57336
  • 游戏才是检验内存超频稳定性的试金石,闪退、死机多半问题在内存上,可逐步放松时序,tCL +2,或tRAS +6,直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