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卖掉了PS4,妹夫一直嚷嚷着要买PS5。

一波反向安利,他干脆连switch都卖了,加上PS5的预算,装了一台家庭娱乐主机。

客厅PC

HTPC家庭影院(Home Theater PC),一直属于兼容机的小众品类

二十年前的准系统霸主建碁Aopen,十年前的全铝品牌立人,无不折戟于此。

电视主机的游戏质量,专业播放器的解码能力,DVD片源的丰富便捷,HTPC一点也不沾边,价格还贵得多。

可谓伪需求,公主病。

如今,游戏主机不说日暮西山,使用体验大不如前

  • PS XBOX独占游戏寥寥,第三方游戏多平台发行
  • DLC增量包,已经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二次盈利手段,发行商更青睐PC平台
  • 蓝光光盘逐渐停产,游戏发行网络化,倡导年卡会员
  • 平均六年的换代周期过长,硬件机能跟不上主流PC水平,伪4K

昨晚发布的switch 2,还能依靠全年龄向内容和创新玩法,明目张胆的区别对待、卖高价;包括初代NS在内的现有游戏主机,已经都能被PC平替。

家庭娱乐PC占领客厅,正当时:

  • 【影视】流媒体平台会员共享,无需额外购买大屏年卡;本地视频硬件插帧播放,畅享60帧顺滑
  • 【游戏】3A大作视觉冲击感更强,怀旧主机、任家通吃,多人游戏增加家庭沟通
  • 【投屏】NUC、迷你主机、笔记本、平板通过投屏,卧式、书房、阳台均可畅玩大型游戏
  • 【健康】沙发上手柄操作,较键盘鼠标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大屏游玩,更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晕3D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硬件配置

游戏娱乐,挑大梁的必然是显卡。

我帮妹夫选的是蓝戟Arc B580 12GB双扇,代号“”。

传统意义上的4K游戏卡,必须达到老黄家的70ti/80级别;B580是张入门2K卡,买的还是丐版,能用?

  • B580基于Dx12研发,多数3A游戏中的表现,达到4060Ti级别
  • 得益于12GB大显存,应对高分辨率和帧生成,不会捉襟见肘
  • 分辨率越高,B580越猛;2K流畅的游戏,4K帧数下滑不多
  • 媒体评测都以最高画质测试,优化部分设置、乃至降低到中画质,帧数流畅很多
  • 大屏画质没显示器那么敏感,极端情况下,还有XessFSR3.1超分采样、帧生成,兜底帧数

博主已经有了一张蓝戟B580光,一直放在客厅使用,自然敢打这个包票。

其他配置,按照上期《喂饭式攒机 3月 AMD篇》作业,刚好也可以清一下家里的库存(露出尾巴了)

  • 板U、SSD、电源,都是早前闲鱼淘的
  • 内存、显卡,促销好价手痒订的
  • 机箱,是八折凑单买的(凑单再退单这事,脸皮薄不爱干)

唉,仓鼠症得治。

 

解释一下外设

手柄

提到游戏手柄,一般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十年前:

  • XBOX、PS、NGC原装手柄在金字塔顶端
  • PowerA、Hori、PDP第三方授权手柄其次
  • 良值、北通之类的国产手柄居末

如今,国产手柄代工厂已有两家上市,霍尔摇杆、微动按键、双模扳机,国产引领创新。

品控、手感、调教或许稍欠火候,功能、性能、耐用度已经全面胜出了

B站恰饭视频不谈,这是国外头部媒体给出的PC手柄评级

具体到选购:

  • 【50元级】小鸡启明星 49元/79元
  • 【百元级】八位堂猎户座2青春版 120元;飞智冰原狼3 145元;致动Y影翼[pro] 99元/149元
  • 【Rich级】飞智八爪鱼4;飞智黑武士4;易速马绝影X20
  • 【儿童手柄】八位堂 Lite2 130元

其他外设

无线键鼠没有什么必要,还占地方,用其他键鼠装完机后,插个体感飞鼠遥控更方便

每个插口都带独立开关的USB HUB是必备的,用来插飞鼠/无线键鼠/游戏手柄的接收器。

延长到电视柜上,用什么就开什么,减少2.4G射频干扰,同时减少通讯距离

延长出来的wifi磁吸全向天线,也是这个作用,为了链接手柄蓝牙。

这都是老司机折腾出来的心得。

硬件组装

关注我这个博客的,貌似80后读者挺多,手生多年没攒过机了。

现在装机挺简单的,我着重讲一下各步骤细节,熟手略过。

主板先装好CPU、固态硬盘、无线网卡、内存条、散热器,放一边备用

  • AM5插座保护盖不要动,放入CPU后压紧时会自动弹出
  • CPU左上角的小箭头,为防呆标识
  • AM5锐龙顶盖面积小,硅脂在中心划一个1cm长的十字/❌,无需抹平
  • 内存条卡槽两侧不等宽,一般带标签那面朝向CPU,悠着点、不要大力出奇迹
  • 先上内存条,再装这侧散热器风扇
  • 一般风扇的风向,扇叶无梁面进参数贴纸有梁面出(带有12VxA字样)
  • 显卡插槽下侧SSD,不要使用过厚过夸张的散热片
  • 无线网卡,先在手上安装好延长线,并用赠送的铁片限位(避免脱出)
  • 如果wifi接口是盒、不是M.2插槽,螺丝要从主板底部固定

机箱拆开侧板,由底部掰开前面板,在框架上先安装电源,和顶部、前部风扇

  • 电源转接板带硬盘位、机箱长度足够、且有硬盘使用需求的,淘宝先提前买好单/双层硬盘转接板
  • 电源挂入前,先插上电源延长线,确认电源开关在➖位
  • 电源风扇面朝前面板(有时是侧板),尽量挂在最上面的卡口
  • 确认CPU供电线长度,不满足背线要求的话,提前铺在主板下方、走直线
  • 前部12cm风扇不一定有孔位,扎带固定三孔即可
  • 拧螺丝前,请反复确认风扇的风向,出线位置是否贴近机箱底板

扣上机箱前面板、主板IO挡板,放入主板固定,接线

  • 装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装完机,剩下一个IO挡板
  • 新手/肥手,请把电源包装盒垫机箱里,主板接完前面板线CPU供电线后,再拧螺丝
  • 同为8pin,CPU供电线头印着“CPU”,显卡供电线印“PCIe”

前面板接线是新手装机的拦路虎,这里着重讲一下。

音频线、USB2.0、USB3.0/Type-C、开关按钮线,一般就这些,最多还有根RGB灯插头

开关按钮线以外,所有接口都是防呆、有缺口或缺针的,音频线AC97早淘汰了、现在都是HD Audio,无需多言

开关按钮线,先马这几年的新机箱也整合成单接头了,我说一下传统的情况

  • 手机提前下载主板说明书,或者在插座周围找注释图、用手机拍照备用
  • 只有硬盘、电源灯带➕➖极性,插错只是不亮灯,出不了事
  • 大多数情况下,插头有字面朝主板外侧插入(面向你),电源灯极性参照硬盘灯
  • Reset重启插头插入隔壁的Clear CMOS(BIOS清零),这对AM5平台异常有用

将电源下方线材简单理顺后,放入显卡,接上主板、显卡供电线

  • 供电线请反复确认紧固,避免接触不良引起短路、一套全带走
  • 线缆尽量往机箱背面塞,确保不会干涉到风扇运转
  • 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后再来进行理线,不要提前开香槟

平台调优

很多人说AMD平台玩游戏卡顿,这事由两方面造成,一方面是微软系统的负优化,另一方面是现代的主板平台,安全校验无处不在。

前者在锐龙9000发布初期,被国外视频博主实锤,引发AMD逼宫,最终微软在去年9月推出了Windows11的KB5041587鸡血补丁修正

  • Windows Defender内置杀毒,还在暗搓搓搞事情,需要手动关闭内核隔离去除内存完整性校验
  • 无处不在、不分时宜的Windows更新,也是潜在的诱因,应该坚决关闭
  • Win 10/11,启用硬件加速GPU调度,目录在【设置】-【系统】-【显示/屏幕】-【显卡/图形】

硬件方面,BIOS内涉及安全相关的项目必须关闭[Disabled]:

  • 以华擎主板为例:
  • 【进入BIOS】F2或Del 【引导设备】F11
  • 【搜索】F4 【F10】保存后退出
  • 【F12】截图(需FAT32 U盘)
  • AMD CPU fTPM(固件可信平台模块)
  • [CPU] NX Mode(CPU非执行页面保护)
  • Secure Device Support(可信赖运算)
  • Secure Boot(安全启动,一般默认关闭)
  • TSME(内存加密)【AMD CBS\DDR Options\DDR Security】

DDR5内存,是内存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一代,集成了PMIC供电管理芯片,增加很多安全校验机制,对信号完整性要求极严。

我们用户可感知到的,就是

主板开机速度、BIOS设置速度,比DDR4时代慢了至少三倍;主板内置的内存训练功能,黑屏调优时间甚至可以超过15分钟!

内存设置,是重中之重,以华擎为例

普通用户

  • 开启内存EXPO预设(XMP=intel平台)
  • 开启快速校验【Memory Context Restore】和【Power Down Enable】(近年新BIOS一般默认开启)

进阶用户

  • 开启内存训练

华擎叫性能模式【Dram Permance Mode】,【Competitive】进取档和映泰的【快速】差不多,需要5分钟;【Aggressive】激进档和映泰的【完全】差不多,需要最多15分钟

设置完重启,debuge灯闪烁、黑屏无响应很久,可以去蹲个坑什么的,会自动开机的。

只需要一次,自动训练出最佳小参后,以后不会重复。

锐龙7000/9000用户,内存控制器就那个怂样,内存频率6000、FCLK 2000就是最佳频率,不要再折腾了。

自认欧皇,或是用8400F/8000G,手头为海力士Adie/Mdie高价条,且有时间有精力有阅历的,请往下看

极客用户

  • UCLK=MCLK同步情况下,DDR5=6400,FLCK=2133
  • 内存电压=VDD电压=VDDQ电压=1.35V,SOC电压=1.30V
  • 时序前三项tCL-tRCD-tRP=38-48-48起步,其他全auto
  • tCL单独调,tRCD-tRP同步调,稳了-2,不稳+2
  • 再细一点,第四/五时序tRAS=tCL的1-3倍,每次±6调

每次重启黑屏超过5分钟,强行关机;能进系统,TestMem5撑过5分钟不报错,继续。

其他小参真的别费神了,DDR5所需的调试时间,至少是DDR4的四倍。

基础性能

PE装机盘制作、硬盘分区、系统安装,过程不表

请回顾《笔记本电脑装机优化全图文攻略》,网盘内也提供了全图片攻略

  • 微PE工具箱(官网 wepe.com.cn)
  • 微软MSDN原盘(ITellYou next.itellyou.cn)或 我的网盘
  • 系统选择:win10 LTSC2021 > win10 22H2 > win11 24H2 专业中文订制版
  • 主板驱动 务必使用V7版本;显卡驱动 推荐蓝戟官网;Wifi驱动 我的网盘
  • 主板工具 进阶用户推荐安装"重启至UEFI”“ASRock Motherboard 工具软件”

自媒体博主装机嘛,自然是Debuff叠满,就怕不出状况

  • 系统是 小修极限精简版,3月27号的Win10 Ltsc2021 19044.5679
  • 所有驱动最新,intel显卡驱动是B站吐槽很多、WHQL认证都没有的最新6653(今天截图,7天时间已经更新6732版了)
  • 主板BIOS最新,CPU PBO2开启,全核降压5;内存超频至DDR5 6400 38-44-44-114

结果无事发生。

只是内存激进超频导致的系统崩溃,把我的CapFrameX工具弄崩了,跑测试各种奇怪错误、数据丢失,害我多折腾了一天时间。

先说结论,相较去年的AM5初体验,现在的B650主板,内存兼容性和响应速度有了质的提高。

蓝戟B580源,双扇丐版,和我家的光系列三扇没有本质区别:

  • 出厂预超频至2850Mhz,与旗舰相差100Mhz,远高于公版的2670Mhz
  • 【高级电源管理】内将【PCI Express电源管理】,设置为【最大电源节省量】,待机功率仅12w,AM5主板BIOS内无需调试
  • TBP 190w,低于光的默认220w,游戏功率约170w,拷机190w
  • 机箱内甜甜圈烤机5分半,GPU温度64℃,显存温度58℃,此时扇转速43%,仅为1348rpm

要知道,这只是块入门级别的卡,风扇启停温度是55℃,风扇转速上升曲线较缓,非常安静。

驱动面板内手动拉满风扇,风扇最高转速稳定在3035rpm,甜甜圈拿这块卡毫无办法,GPU温度47℃,显存42℃,微do~

究其原因,B580的晶体管密度,仅为RTX4060的60%

  • 4060差不多的晶体管数,晶元面积是4060的**171%**,快赶上4070了

同为台积电5nm代工,晶元面积直接决定成本

intel这一把,太良心了。

游戏实测

3DMark,和我自用的客厅主机相比

  • dx12下,100Mhz显卡主频,带来的性能差3.1%
  • dx11下,两卡基本性能一致
  • 1080p下,CPU和内存带来的系统性能提升,高达28%
  • 2K下,CPU和内存加成降至9.3%

锐龙8400F算不上性能U,PCIe通道、三缓、主频、散热阉割极狠。

0.8Ghz的主频、双倍内存带宽、额外的6线程,终究还是极大的提升了性能表现。

体现到游戏中:

  • 所有游戏1%低帧大幅提升,意味着卡顿减少,游戏顺畅很多
  • DX12游戏中,平均帧提升至少8%
  • 同屏怪物众多的幸存者游戏里,GPU满载幅度、满载时间提升明显

可见4K单机不吃U,内存带宽为王。

DDR5内存大幅提升了1%low帧表现,更好的CPU让GPU快马加鞭。

黑猴、仙7、地平线5、Fifa23,上次自用机已测,4K流畅没问题,想看的朋友跳转

《垃圾佬的下一张养老卡 蓝戟Arc B580 12GB深度使用手记》

 

 

这次咱们测点新的。

黄金树之影》,老头环的DLC,第一次入选年度游戏的DLC增量包。

这个游戏锁帧60,原生高画质直接开,B580打了个哈欠:就这?

跑不满,真的跑不满,GPU占用率83~94%浮动。

看来得上上强度,当我掏出虚幻5引擎,怕了吧?

双影奇境》!

满分游戏《双人成行》的续作,沙发双人游戏的不二之选,当红辣子鸡。

原生4K高画质,平均帧74.3FPS,一个小时的游玩流畅无比。

要不是还得测试下一轮,被我现抓过来的媳妇儿,还舍不得放下手柄。

呵,当初是谁满脸不情愿得坐过来的?

《黑蛛侠2》,能玩这个,就能畅玩《1代重制版》《小黑蛛》。

作为索尼时代就一直追剧的粉丝,这是第一次接触相关IP游戏。

剧情跑完开始操纵皮得·帕克,热血就不由得燃烧起来了,就是这个味儿~

必须承认,这个游戏对于B580压力巨大,全程负载跑满,平均温度60
、最高达到63℃,跟拷机似的。

但我坚持不开FSR 3.1帧生成,只在高画质下开启了Xess超分,平均帧51.2FPS,体感上还算流畅。

裱锅2,最高画质下调两格,以原生超高画质运行内置测试,平均帧59.6FPS

Vulkan和Dx12两种引擎都测了,性能表现完全一致。

裱锅初代重制版就更不用说了,平均帧118FPS,高刷级别的流畅

其他设置

视频播放,安装完美解码和小黄鸭Lossless Scaling,使用potplayer实现倍帧播放。

涉及杜比视界格式时,PC播放不完善,交给智能电视自带的播放器解码。

局域网内设备投屏,共享客厅主机,一般玩家可以使用猪场的UU远程(原GameViewer);愿意付出学习成本的,使用Sunshine + Moonlight,实现全客户端使用

至于怀旧主机,考验的是CPU和内存,显卡性能要求不高,想要流畅运行新世代:

  • 六合十二线程以上多核处理器,打开SVM虚拟化支持,最好具备AVX512指令集
  • 内存越大越好,16G起步;显存越大越好

RX570/580已经可以4K畅玩Wii U,B580应对绰绰有余,建议作为小朋友的起步平台

《3D馬》《馬8》《宝藏队长》《毛线恐龙》《初代烧烤》,足够玩上一两年了。

更新的平台,之前的开源都挂了,最有前途的新分支,是雪铁龙。

话题不方便展开,以后再开个帖子聊

总结

我理想中的家庭组网:

  • 家庭娱乐PC在客厅,提供游戏机能
  • NAS负责个人资料备份、和影音服务
  • 类NUC主机、笔记本、平板作为个人访问终端

一张独立显卡足矣,无需装配那么多的二号、三号、四号机。

intel这一代显卡,FPS游戏表现稍弱,3A大作异常出彩,简直是为客厅主机、沙发游戏量身打造。

玩起来,给家人制造更多的相处时间、更多的共同话题吧,别让油盐柴米、世俗人情占据了全部的生活。

这世上最贵的,永远不是一块硅料刻成的晶圆,而是一个能共情的生活搭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