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2024年度征文活动记录赛道」
前言
每年都有一篇,今年的年终总结如期而至。回顾2024,主线任务大抵完成,年中旬穿插了一些生活中的惊喜和小插曲,始料未及,但又合情合理。秉承着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原则,遇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下面从工作成长、第二曲线增长、商业化能力提升、高密度人文社科摄取四个方面,来聊聊这一年,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工作成长
回归主线,还是要先聊聊我的工作。
技术成长
盲打盲算今年是工作的第2.5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刚好收尾了去年的一些工作,就春节了。春节回来以后,开始进入新的产品开发状态。
大概经历了5-7月这两个月的时间,感觉上班上到逐渐有了“班味”。或许是工作到一定程度后,业务和同事都相对比较熟悉之后,很多东西就会进入一个平稳运行的状态,且相较于过去自己做过的事情来说,就会出现很多dirty work。没有创新和工程的驱动下,人脑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流水线状态。评需求,接需求,写需求,测试对接,产品上线。一旦进步放缓,人就会开始对现状产生一些怀疑。
本质上,上班应该是与人和社会连接的良好方式,但上出班味的工作,多少是感觉有点不河里的。

就在六月份中旬的某一天,我默默地在坐在工位思考着,好像今年在技术上的成长没有像前两年一样异军突起,业务好像也能做,轮子好像也能写一写,难一点的代码好像也能理解,但还是出现了进步放缓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在想,是不是应该做出些什么改变去应对这个问题?
所以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决定去看看外部世界是怎么样的。
BTS成长记
继2021年秋招以后,再次回归市场,接受检验。六月份中旬开始陆陆续续整理各种各样的社招面经,然后再把自己之前整理过的『面试专栏』来重新刷新了一遍。大概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出去接受毒打了。
我内心好像还没想明白自己未来很想要做的业务方向,于是在脉脉和boss上投了投,有hr找的时候就去投递一下。
顺利的是,约面比我想象中要快太多。但不太顺利的是,连着三周挂了三家企业后,心态濒临近两年的黑天鹅事件。
这三家企业的经历我称它为BTS成长记,接下来剖析下,在这三家企业的面试里,复盘出来的一些反思与总结。
首先是B企业,由于很久没有面试了,对社招的整个面试框架有点过于理想化,所以在刚开始还没怎么深度思考的情况下,就觉得自己好像很多知识都学过了,都ready了,且想要看下用人单位会怎么问,这个时候感觉可以出去投递看一看了。
现实是社会会狠狠教育每一个乱来的年轻人🐶
B企业面试了一个小时,在面试过程中,我感觉我答的还不错,通过应该没问题。然后等隔天hr跟我说不通过的时候,我整个人好像:天塌了。(事后emo了有足足12个小时)
我妹对我当天的状态做了一个评价,说我是没找到工作时:天要塌了。找到工作时:天塌啦!
一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之后,我觉得这个状态它一定是不能持续太久的,不然会影响我的生活主线程。于是我在思考,我在害怕什么?这个东西最差的结果是什么?更差的情况下会导致什么?这样的结果我能不能接受,如果可以的话,那是不是这件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糟了。

在心态peace一点之后,接着在隔一周,投递了T企业。T企业的投递是在boss上有小伙伴帮忙内推,然后在某个周四下午约面了。因为之前被狠狠重击了一下,所以在T企业的时候,就已经抱着最差的结果去Interview。
T企业的面试官非常专业,当你答不出来的时候,会引导你一步步思考,直到答出了正确答案。在面试结束后,当下就复盘了自己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然后面试的反问环节,还和面试官聊了近半个小时。面试官分别从技术成长和职业成长上给了非常多独到的建议,并且也给了很多非常好的鼓励,也基本让我知道了后续可以去突破的方向。
面到T企业结束时,我觉得我基本已经有了自己的方向,并且觉得说我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积累和再沉淀一些东西。所以开始把脉脉和boss的状态给关闭掉,准备回炉重造了。
btw……命运还是会在某些时刻继续给你一些磨难。
最后是S企业,S公司前面连着被两个业务部门把简历给筛掉后,最后一次是猎头找到,问有没有兴趣。然后我想着,投完也会筛掉,好像也没关系,那就投投看。
结果你猜怎么着,刚投递完还不到24h,收到了用人部门ld的PreTalk电话。然后我想着,既然有收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那想着说,还是努力努力,争取一下。又过了一周以后,准备面试。
面得很烂……比前面两次还要恐怖很多……心态再一次受到极大伤害😢

面试前,只听说有要考算法,但不知道有笔试这个环节。然后当天面试开始的时候,面试官说,先做下笔试题。我的脑子里突然飘过了秋招时美团的笔试题:小美和小团的笔试难度。突然间整个大脑的知识体系好像都调用不起来了……
然后等看到5道题,发现题目都很简单,但是前面好像是自己先害怕了,在这个场域下,它就是做不出来😶
当然,因为笔试没做出来,那后面不管答的怎么样,基本都是over了,不过后面答的也不怎么样倒是真的😴
结束的时候,也向面试官关于技术成长和职业成长的一些问题,面试官分别总结了我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给了非常好的突破方向和建议。
在S公司的面试过程中,很值得学习的几个点是:
对于半个小时的笔试环节,从面试官和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好筛人的方式,并且能够很好地不浪费双方的时间。
面试官面试过程中,打开了我的blog,根据blog的原理,给我挖了很深的场景题。面试官说这个是压力面试,问的时候会问到候选人回答不了才停止。
但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速地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候选人。同时,也在这个场景下,从面试官身上学到了一种很可贵的深度思考能力。在我往后做业务的时候,现在会多思考一步,如果这个东西面试官来问你是怎么做的,会深挖到多么深入,且你会怎么去回答这些问题?
面试官在问我业务问题的时候,会根据遇到的难题,去不断地深挖候选人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S公司整个面试体验都非常好,从ld的Pretalk,再到面试官的深度面试,整场都给人感觉这家企业很专业,并且企业文化也非常好。
…还有很多很多,下回单独出个面经
到此,BTS成长记的复盘告一段落。三场下来,复盘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深度不够,广度太广。经过了这接近两三个月的经历,了解了下整个市场的行情,以及整个社会招聘的运转机制,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未来想接触的业务方向是什么。虽说前后兜兜转转花了有一两百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但这也为之后市场回流的时候做一个更好的铺垫,提前预防灾难性问题的发生,并且让自己内心先提前降低下期待。
最后,在文章里感谢下BTS的面试官们,虽然最后没能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但相信未来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遇见。
找寻热爱
在BTS结束以后,就是开始思考接下来在技术方面的成长逻辑了。这个时候我其实只能知道我的核心问题,但是怎么解决核心问题,脑袋里还没有个大概的框架。
且在2023年学了很多理论之后,会发现,原理好像我都懂,但我好像还需要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于是过后又去找我的小老板聊了聊技术深度和职业规划,小老板给我分析了在他过往的职业发展里,有哪些重要的节点,以及遇到过什么觉得比较困难的问题,和是怎么克服的。
一番交流过后,发现是自己经常在闭门造车,且造了些不太实用的车。思考:是业务真的不能让我去成长了吗?发现是我自己没有去挖掘。
与小老板的交流总结,大概结论就是:当你只了解70%的时候,剩下的30%一定要多去问为什么。找到自己在技术方向上的舒适区边缘,努力向拉伸区伸展。
同时,理论的学习一般只占据实际业务的5%,更多要学会的是,在理论学会了之后,直接把技术往终端输出才是成长最快的关键。比如:刚学了微前端,是不是可以把内部平台用微前端重构下,缕清整个微前端主子应用加载的全链路。
在后面已经缕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后,就到了今年的后半段时间了。
9月份的时候,先重新把自己在面试过程中沉淀的体系和框架,前前后后整理了下,并完成归档。

10-12月份的时候,就去业务里面,找到那些能够让我增长的点,然后找时间,push自己去重构和写写更深入的代码。同时,在年底的时候,为了挖掘其他更高的可能性,也去找了后端和算法端的高T同事一起聊聊,各个技术方向和当下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壁垒的点,以及在未来3-5年的成长规划,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能给到初升的小朋友们。
兜兜转转,到11月12月的时候,重新找寻到了我的热爱和在工作中能让我产生心流的东西。
专辑1 ◎ 前端开发工程师 :https://pzfqk98jn1.feishu.cn/wiki/L4yXwho1OiqnfPkn39McxZPjnWd

第二曲线增长
工作成长只能占今年的30%,其他方面的惊喜,也非常多。接下来聊聊今年的「第二曲线增长」~
与AI深度绑定的第二年
首先是23和24年过于火热的AI。23年年底学了学大模型的底层知识,看了一些Prompt的书籍,到今年1月份的时候,就出现了AI增长瓶颈期。会发现即使是从业者,也会有遇到方向迷茫的时候。
然后我就在思考,AI的核心是什么,这么火热的东西,肯定有一批人,已经跑出来了一些东西。那我需要再去学更多什么类型的内容,才能支撑起一个这么新的体系。
秉承着缺啥补啥的原则,二月份的时候,莽打莽撞进了一些AI社群,去社群里面挖掘到了很多新大陆。
看到各种各样的方向,眼花缭乱,AI Prompt、AI Agent、AI视频、AI绘画、AI数字人、AI开发等等。
后来思考了我所做事情的本质以及未来可能比较感兴趣的点,顺遂选取了两个方向:AI Prompt
和AI Agent
,这也是今年个人在AI方面成长较快的两个部分。Prompt
主要学了学秋叶老师的秒懂系列书籍,还有市面上一些比较新的Prompt课程
。然后中间Claude很火的时候,也去挖掘了一些很有趣的实践和应用。
Agent方面主要去探索了Coze和文心智能体等Agent平台的一些应用,自己去摸索一些Agent的底层逻辑。
另外一方面,就跟随着大模型的大步伐,去不断学大模型的底层理论。

商业化思维
去年年终总结的结尾,写到了今年的某一规划是:商业化能力提升,今年在这一方面也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
首先是运营能力,只能说这个东西对 i 人来说像是一个盲区,需要一些刻意练习才能去突破自己。
三四月的时候,在某个圈子里面,遇到了做国际教育的业内小伙伴,两个人一拍即合,一起合作做了一个教育相关的小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亲临合作队友多年的商业化经验,合作过程中,大家在各自行业内有壁垒,然后一起贡献各自的idea,进步的特别快,快速地学到了很多商业化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顺便提下我今年1月份在许愿池的愿望,想要认识一位教育行业的大咖,缕清一些我大脑里对教育行业的链路,然后这个愿望,就在三四月份实现了。
再到后来,好朋友给我推荐了《运营之光》那本书,也粗略阅读了下。在这本书里,主要了解了下互联网产品在运营过程中的一些底层逻辑。
然后再到后来,就是今年自己上线了一些小产品,运营了一些小社群,从实践中不断去优化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内容产品化这件事情上,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也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惊喜,表示非常兴奋。
订阅中心:https://pzfqk98jn1.feishu.cn/wiki/R19zwyxwYi3B3Ok8NHCcUofanvg

飞书官方社区
第三个要说说今年一个意料之外的增长,来源于飞书官方社区:飞行社。飞行社从4月初开始,陆陆续续增加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垂类知识库,法律、人工智能、预制菜、运营等等。通过飞行社,又结识到了不同行业的小伙伴。在此过程中,带来了很多新的商机和资源连接。
收到最好的反馈,大概就是在飞行社的这个文章啦!
飞行社 | 手把手教你玩转飞书文档:https://www.feishu.cn/community/article?id=7356142921919234050
有一些小伙伴因为这个文档,年底汇报的时候有了头绪。也有小伙伴因为看了这个文档,去给自己家公司的同事,做了下工具培训。还有因为这个,搭建了一个自己的知识库……

产生使命感的一些时刻大概就是,当你为行业内做了一些有用的事情,并且自上而下地,帮助到了一批人。这批人又帮助到了另外一批人,或许就是文化价值在产生传承的一些时刻。
也许就是,当你在做一些对行业有用的事情,刚好帮助到了一群人,这群人又帮助到了另外一群人,这个过程中就是是非常幸福且快乐的。
另外一个是年底更新了下自己的时间管理档案簿,分享给有需要的小伙伴:飞书帮你薅住时间的羊毛↓
btw…虽然现在还欠了很多期货,在努力更新啦~😉


金融与经济学
第四个想说说:金融与经济学。这个领域,是我之前闻所未闻,并且觉得可能近几年来几乎不怎么会去接触的一个领域。但今年因为一些巧合,连着接触了这两个学科~
犹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B站Up主小Lin老师新出的书籍《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那阵子特别火。一开始我会觉得说经济学涉及到的底层应该是非常深的并且不好理解的,但是我后面看了这本书的介绍说,它非常普适于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小白,那刚好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好像就没有那么劝退了。
然后二三四月的时候,我就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这本书。读完,确实有很大的感悟,对整个国际上的经济运转有了一点浅显的了解。

然后五月份的时候,线下认识了正在读Phd的经济学小伙伴阿金,她用一种很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科普了很多经济学的底层逻辑,让我对整个数字经济、流量经济等一些原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聊完经济学,聊聊和金融学的纠葛。金融学为什么会去接触,大抵是因为国内缅A市场,在八九月跌的频频上热搜这件事情。然后当时我就在想:是什么因素导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以及背后各方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原因?后来就去报了一个金融相关的课程,学了下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一些理论,研究了下背后的一些行为原理,以及更多商业上的底层逻辑。
这里还再感谢下在OraclePlus认识到骋哥,骋哥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然后五月底的时候,有一回在OP客厅,在飞书上聊到深夜,听他普及了很多行业内的东西,又摄取了很多冰山下的知识。或许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看看已经拿到结果的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跟他们一起~
访谈稿这里:https://pzfqk98jn1.feishu.cn/wiki/EviVwjFxyirHeskGKuUcEMHdnBd 「聊聊金融投行心理学 with 骋哥」
高密度人文社科
继金融与经济学后,又一个我觉得近几年基本不会去接触到的学科。
OraclePlus
23年底的时候,因为写过的一些飞书文章,建联到了寰宇的huiling。后来因为一些机缘巧合的缘分,两个人一拍即合做了OraclePlus社区,在OraclePlus通过huiling认识到了很多人文社科的小伙伴。
想说作为一个intj
除了只知道默默耕耘,在人文方面的连接是实在是太弱了。
以前的我会觉得要跟一个陌生人连续交流好几个小时可能是件很累的事情,但当到OP的时候,会觉得,世界怎么这么有趣,每个人的精神和灵魂都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与哲学系、心理学、人文传播、经济金融、数理等学科的小伙伴有了很多新的连接。
通过OP,筑起了我的外部世界。

OraclePlus: https://fx0k8uq4yur.feishu.cn/wiki/C4iTw4ZrYi5BC2kVhhlcqsy1nzh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十一月去找学心理学的朋友吃了顿饭,她给我分析了下八维荣格,我才知道与人连接的能力在第七维度,也就是属于是我的盲区,她说是30岁以后才会培养到的一些能力。好朋友给我分析到不要在虚拟世界连接人,那些都很虚,她说要去真实世界连接人。后来知道了这个事情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刻意练习了。
情绪管理
人文类的第二部分,想聊聊情绪管理。由于23年很多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都相对顺利,所以感觉自己在解决问题方面和情绪管理方面好像都还行。(这是一种错觉)
结果今年就受到了暴击。经历了下与不同能量的人打交道,与各种很不一样的事情打交道,中间又经历了面试过程中的心态波澜起伏,我感觉在8月份的时候,整个人的能量场好像被削弱了一半。
当一个人的能量场被削弱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会困难了起来,并且感觉上天会以最快的时间收回你所有的自信心和行动力。
恐惧就是一个张牙舞抓的货色,你越怕它,它就越会来盯着你。
在此过程中,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去倾听内心的想法,洞察自己的内心变化。学会接受失败,接受被不同的事物和人拒绝,被拒绝后如何调整心态,复盘过程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次可能性遇到的问题做决策。
而且好像还会有很多东西是不为自己能去控制的,并且有一些伤疤就是需要去经历并慢慢走出来。
不过到后来,我觉得说,遇到困难,就是上天在给你免费上 1v1 的补习班。
人生当中会失去一些叶子结点,但是你最终得到的是整片森林。

锚点支撑
这部分想聊聊从情绪管理衍生过来的:锚点支撑。
原本属于T人的我,在经历了捋捋心态受挫的时候,开始变得有点F。8月份的时候,见到了许久不见的ponyo(闺蜜),她都说我是不是变F了(交流过程中观察)。
从没想过变F人只需要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中,一直在高度探索自己,做事情基本都会思考这个东西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会不会给别人带来负担,会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因为当你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大脑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算法里面。如果事情没做好的话,就会陷入很大的自责。变F只能说同理心变强了,但是会影响我去做一些事情的判断。
所以这里提到了锚点支撑,个人感觉人的生活应该要有不同的主线任务,不同的锚点,这样就不会因为一次失败或做错,影响了主进程。
所以10月份的时候,就一直在探索新的,能够让我全情投入的点子。
后来我又去看了《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通过这本书,捋清了我高低能量水平的时刻,然后还用多维表格搭建了我的美好人生日志。

到11月份的时候,我觉得说基本找回了自己的内核和主进程。刚好AI Maker Day的时候,晚上跟小伙伴们一起去吃了个饭,跟熟悉的朋友说我从T变F再变为了T的心路过程,变T让我近一段时间又快乐了很多,家乐说我是做回自己了(狠狠赞同)。
生活当中应该要有很多个锚点,不会因为失去一个锚点而任何事情干不了。比如健身还是要每天健身,阅读还是要每天阅读,一些基础的锚点事项不能丢。做事情多考虑最差的结果,最差的结果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那就拆解任务猛猛冲了。

对话访谈
人文社科的最后一部分,聊聊对话访谈。今年在飞书和各个渠道上建立和连接了互联网外圈和创投圈的许多好友,陆陆续续做了很多访谈,高密度摄取了冰山下的知识,打开了外部世界的开关,连接到了职业生涯的更多可能性。
带来最大的震撼大概就是同龄人的降维打击,觉得我还需要再去学很多未涉略的内容,去辐射出更多可能性。


数字资产
最后一部分,想聊聊,过去一整年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突破。
今年一整年在知识体系上的突破总结下来就是:随地大小记。飞书、Notion和Cubox等软件帮我捋顺了多年来的数字资产逻辑。
复盘库1.0
年初的时候做了一个「知识体系复盘库」,实践了一年下来,感觉真的太快乐了。
年底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再需要去到各个角落找,听过的播客,看过的书,写过的文章,碎片读过的知识,都在这个表里面就能找到。
2024听过的播客:

看过的影视:

写下的有趣有盼:

记录过的碎片:

还有个很快乐的事儿就是,今年家里的花花草草,定时通知也不会忘记浇水了。

来分享下家里的多肉🌼

复盘库详情看这篇:
https://pzfqk98jn1.feishu.cn/wiki/DQROwoG9qizhqokVfF5c6T4Nnyg
个人管理系统1.0
除此之外,年初搭建的个人管理系统用下来也很快乐。因为Notion很强大,我又不舍得放弃对这个工具的探索,所以当时就想看看能不能把一些东西结合在一起,让我能对这个工具一直有探索的想法。
23年用了绿色系,看了一年有点审美疲劳了。24年就给自己做了韩系浪漫紫,今年用到年底也想换风格了,于是25年就拉了冰川蓝色系。

韩系浪漫紫:https://pzfqk98jn1.feishu.cn/wiki/J5A2wWIhuiXidikSi5Mc0nZenCh

冰川蓝色系:https://pzfqk98jn1.feishu.cn/wiki/RUn8wjIZiiAZqPkdLGncCtP7nIb

阅读与思考
数字资产的最后一部分来聊聊阅读与思考。以前会觉得说阅读可能是阶段性的事情,后来发现阅读其实是人生当中持续性的事情。
阅读能够让自己保持持续不断的输入,只有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有更多内容可以去输出。
今年依然很珍惜通勤时间阅读的时间,读了很多工具书和人文书。
去年读了很多己认知相关的书,主要是帮助自己,更了解自己。今年读了更多个人成长和商业类相关的书籍,主要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运转规律。


美好生活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来聊聊生活中的小美好。
小屋翻新
在一个屋子住久了,就会产生一些厌倦情绪,里里外外看着总会觉得哪哪不对。家如果变成一天回家不是很想待的地方,那就说明一定在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这个时候只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搬家,二是翻新。
搬家的成本:扔东西的成本、看房子的成本、通勤的成本、新家买东西的成本、新家收拾的成本。
翻新的成本:逛淘宝、换风格、重新收纳、重新整理。
思来想去搬家成本和翻新成本,最终我选择了翻新。
8月底的时候,开始了小屋风格翻新。先是去小红书找了装修的各种风格,最终确定北欧风。然后就是改掉原本阳台被我堵满的东西,收纳采用了以下几种思路:
- 太丑的,就用布遮掉
- 靠墙的,能往上收纳就尽量往上收纳
- 要确保家里的主干道很通畅,随时能够去任何地方拿到自己想要拿到的东西
- 超过两年未使用的东西,能扔尽量扔,不能扔的要放在一个不起眼又不会注意到的角落
- 最短路径法则,确保任何东西要最短路径拿到,减少磕磕碰碰
来分享下翻新后的某些角落:





一波翻新后,我觉得今年买过最正确的东西就是电动螺丝刀。洞洞板和落地储物柜,各种架子,每天就是收快递,然后各种钻螺丝🔩。
那段时间总感觉,上班写螺丝,下班拧螺丝🐱
翻新完了之后,11月12月份邀请了很多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普拉提爱好者
算了一下,今年已是努力健身运动的第三个年头,不算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坚持了这么久hhh~
只能说,内啡肽带来的快乐是很多东西没法比拟的。工作效率的提升,脑袋的高速运转,健康的体能,稳定的情绪。

到处走走逛逛
今年没有去年那么宅了,平均一两周就会出去走走。想说上海的活动太多辽,什么时候都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一月份的时候去了迪士尼,五月份去看了《恋爱的犀牛》,还去逛了咖啡节。

六月份去逛了碳中和,了解了下ESG。

10月初的时候去找了小伙伴,在福州和泉州玩了一趟,然后还去拍了簪花。

10月底,万圣节那天去了飞书的AI Maker Day。

10月底还在IMX见了huiling和创投圈的一些小伙伴☺️

12月份去看了脱口秀🎬



结束语
到这里关于年终总结就写完啦!最后来写个结语。
这里想先引用下面基的这期播客来做下结尾:看遍天才,发现人才是整个世界的阿尔法。
今年与过去很不一样的点是,过去一直在卷工程和OKR,忽略了社会最重要的元素,所以其实今年更多的是聚焦到「人」这个元素上。
当你一直在向上的时候,你会路由到越来越好的人。
今年遇到了很多不一样性格的人,连接到了很多不同且很有惊喜的事物。从工程到人文再到创意,每个领域都有很多的新奇点和可能性。
遇到不好的人,说明是上天在给你免费上1v1的补习班。
遇到贵人,珍惜每一次可能性的突破和机会, 探索人生当中更大的可能性。
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到某个群体,任何工程和创意它能制造出来,也都来源于人。所以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用户体验,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人。
未来的规划和思考也会更加聚焦于人本身,去创造更多利他和利社会的事情。
2025年的规划大概还是围绕着几个点:身体健康、情绪稳定、早日致富。
计划就不细写了,等2026的时候来还愿~👻
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依旧Magic~
2026高处见~👋
Zelina的个人说明书:Zelina的个人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