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少数派网友”阿超“在某帖子评论说:“在当下,完整的接收信息和完整的输出反馈,已经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完整的看一本书,完整的听一张专辑,完整的看一场电影,这不是复古,这才是正常的一件小事”。我是Hifi的初烧,工作时间喜欢带着耳机,从这个计划开始认真听音乐。

平井大、ハナレグミ HANAREGUMI、The Charm Park、大桥トリオ,都是日系的轻流行、CityPop、流行爵士,好听,不知道听什么的时候可以无脑播。
韩流虽然有点降温(除了顶流那些团体还在推,但是单体很少见了),但是整体制作质量的下限很高,随便出品能在6.5/10以上。还是听到一些好听的韩式嘻哈和R&B,韩国男歌手的中低音都很稳。
林家谦是对音乐的表现和质量要求比较高,听他和交响乐队合作就知道。
个人还是很不喜欢AutoTuned的声音。
台湾歌手还是有些不错的女声、民谣、独立乐团在坚持自己的风格。
国内独立乐队或者歌手挺有个性的,就是不知道小众能不能入流,独立能不能坚持。
李昂LeeOn的“刘忆苦”这张不错。
用单曲集合成的专辑,和做专辑的专辑是不一样的。前者没有主线,每首歌都是独立的,就像流量段子;后者是一个故事一本书,每个篇章能承上启下。比如Matt吕彦良的“ME?”,最后一首歌可以接回第一首歌,让你不知不觉循环播放。
除了The Weekend “The Highlights”这张,每一首都是顶流。
Coldplay属于后期了,不再按照流行来做专辑。
把ONE OK ROCK从一张专辑到最新一张都听了,经历了他们的出道、更大的报复、尝试、转变、找到自我。KingGnu也听完了,专辑制作都很有想法,比如“Ceremony”“The Greatest Unknown"。
宇多田光声音是真好听,还有最近在听的柴田淳。
尝试听了几张电音,不适合我。
方大同在“玩”音乐。
重新听了徐怀钰一些歌,当时的EDM、Jazz,现在才懂。
听了很久不见的梁文音,还是那个味道没怎么变。
羊文学也听完了,好听,争取去一次现场。
我居然听了黄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