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速的时代,何去何从
先说个暴露年龄的词:“网上冲浪”。如果你和我一样还记得这个词,应该至少也是个 90 后了。
“网上冲浪”这个词确实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它曾是互联网初期人们对上网行为的形象描述。这个词流行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初期,那时候互联网刚开始在国内普及,上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奇而充满探索的体验。
我的第一次“冲浪”是在网吧,有趣的是,我爸带我去的,更有趣的是,他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问过他,为啥会带我去网吧?当时怎么想的?他的意思是,想让我接触下新东西。去了之后我当然什么都不懂,鼠标都不会用,对电脑的理解就是一台高级小电视,看他摆弄,上面的字是可以点进去的。嚯,魔法,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除了震撼,依然清晰记得那时的网页十分纯粹,像报纸一样。连邮票那么大的图片,载入速度和打印差不多。多年以后,通过看土豆网上一个视频才了解到,那些带下划线可以点击的文字叫做超链接,那个用来看网站的东西叫“IE 浏览器”,用来运行浏览器的东西叫“瘟到死酒吧”。
恐怖的地方是,这个视频连 5 分钟都不到,我却获得了这么多信息。
更恐怖的地方是,现在我拿出手机随口问 AI 一句,它就会告诉我关于“网上冲浪”的一切,最后还会贴心问一句:“还有别的问题吗?”。
我明明想问什么都可以,但好几次却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困住了。
当互联网把文字加速到了光速,内容必然指数增长,科技更不用说,相对于它们的速度,人类本身简直在原地踏步。
慢就是快
前些年,记得看一期姜文的采访报道,他原话忘了,大意是说:
“我觉着吧,人呐,还得是多看点字,脑子才足够活分,因为你不得不费点儿劲去琢磨人家的意思啊。”
再后来,读徐文兵的《知己》,原文我也忘了,大意是说:
“你在吃饭,饭也在吃你。身体好的时候,爱吃馒头,生了病,就不得不喝粥。你有劲,也会希望对手有点劲。”
上面这两句话我都不记得原文,肯定比我写的字多,而我却记得它们传递的信息,我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载体本身就是文字。就像一部电影传播最广泛的一定是经典台词一样,当时觉得说的挺有共鸣,跟本没想到会用在这篇文章里。放在这个位置是为了在谈论 RSS 和深度阅读之前,不断提醒自己:它们的载体,首先是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它承载信息的记录传承,知识的积累传播,思维的发展深化,社会的管理组织,文化的碰撞交流,教育的普及提升,个人的自我表达。而如今能明显感觉到,若非生活学业所迫,身边还有耐心看字的人在急剧变少。比如,我想闭着眼睛看书,就去听有声书和播客;我想马上知道这篇文章写的啥,就把链接丢给 GPT 去总结;我想提前知道这个电影好不好看,就去网上搜这个电影的解说视频,甚至开个倍速;包括会点开这个文章的标题的朋友,我估计十有八九都会划过这里去看下面推荐的软件工具(没这样做的你可以自豪地留下评论提醒他们)。总之,在巨量的信息轰炸下,大多数人都渐渐对文字失去了耐心和敬重。
技术的便利性让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即时满足,而忽略了深度阅读所带来的丰富体验和精神世界的滋养。我们追求效率,却可能在无形中牺牲了思考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
与此同时有趣的是,人类没耐心看大段文字,人工智能却恨不得一天吃掉一个图书馆。而人类觉得看大段的文本耗时间速度慢,把这个任务亲手丢给机器。
任何被科技加速过的事物,意味着里面都是有技巧可以“偷懒“的,背后是人在追求探索效率。唯有阅读,慢才是快。 想快?你看机器,要加算力,要优化算法的。
人没办法给自己加算力(难说有生之年 [Neuralink](Neuralink — Pioneering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可以做到),但可以优化”算法“。这里的“算法”可以方便理解为思维或认知,而其中优化它的有力工具之一便是古老的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
所谓“功夫在诗外”,我虽然专业是动画设计,热爱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更多是来自生活经历和深度阅读,无论是精彩的博客文章还是国际顶尖的技术分享,用过 RSS 就再也回不去了。
RSS 为何值得重提?
我大学时期留下一个习惯,每天出来进去宿舍楼至少要看一次通知栏。在那里会聚集各种学校的通知和活动信息。哪个大佬要来开讲座了,宿舍上网慢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到底什么时候放假。只要扫一眼就会对学校的各种动态心中有数,如果没有这个通知栏,想知道这些信息会很麻烦,又要去找老师又要跑办公室,还不一定有人。
如果互联网是一所大学,你想只去一个地方,就能知道今天网上发生了什么,最好的方式也是给自己打造一个通知栏。
打造通知栏的方法就是 RSS,这个“通知栏”就是 RSS 的订阅平台和阅读程序。
RSS 的设计理念十分纯粹,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通过 RSS,用户可以订阅他们感兴趣的网站或博客,甚至有了 RSSHub 几乎可以订阅任何消息来源,而无需每天手动检查更新。
有一点要格外注意,RSS 节省的是信息获取时间,并不是你的阅读时间,相反,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阅读和思考。
上图是 我之前为自己规划的一套信息处理思路,截取的信息采集部分。可以看到顶层便是 RSS、Web3.0 和 Newsletter 三驾马车,而如今的实际情况几乎只剩 RSS 一个了。(Web 3.0 实际也是 RSS3,这里先按下不表)
我很早知道 RSS 这个东西,真正认真使用它还不到三年,可以确定的是使用过程中日渐感受以前的自己有种无知的傲慢。
RSS 如何帮助我重塑深度阅读体验
以后想看什么,你说了算
我可以主动选择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源,完全掌控自己的信息流。这种方式让人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机器喂到嘴边的内容。吃饭,得要自己动筷子。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给自己手工打造的信息茧房,但在我看来,这个茧房至少是你自己亲手搭建的,它的边界更接近你真实的认知边界。其实信息茧房永远存在,更要紧的是,你更容易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破茧而出。
以后想怎么看,你说了算
每个网站或信息来源的样式并不统一,你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阅读器,使用阅读器可以把所有的样式转换成你喜欢的,只要愿意深入探索下去,你的阅读体验可以无限接近书籍杂志,你所见的互联网也更像一所大学了。
以后想什么时候看,在哪里看,你说了算
优秀的 RSS 阅读器一定是跨平台同步的,这样就能有效利用很多碎片时间,通常这些阅读器还会有加星星的收藏功能,只是收藏功能我一般是拿来当作书签用。
总之,在使用 RSS 之前,或许一个带有推荐算法的 App 是你的信息中心,使用之后,你就是中心。
新手如何高效使用 RSS?工具与技巧推荐
获取订阅源
如果说 RSS 是一个通知栏,订阅源就是它的本来面目。
一般的门户网站、博客或企业官网,都会提供对应的 RSS 订阅源,通常它是一个链接,结构是 网址+/feed
或 网址+/rss
,例如我自己的博客订阅源是 https://cgartlab.com/feed (欢迎订阅啊)。
当你点击这个链接,其实打开的是一个 xml 格式的文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文章的标题(title),地址(link),发布日期(pubDate)等很多信息。
高质量的订阅源通常有独立博客、新闻媒体、学术资源、兴趣社区、播客等,网上有很多人也会分享他们的订阅源,根据喜好筛选即可。当然如果毫无头绪,不妨让 AI 帮你推荐一些,有很多独立博主也会大方地公开分享自己的订阅源。
但这样的格式密密麻麻不适合阅读,则需要专门的工具来读取。将这个链接添加到下文提到的订阅平台中,就订阅了这个消息来源。
十分简单的三步:获取订阅源 👉 添加到阅读平台 👉 打开阅读器。
接下来,就需要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订阅平台或阅读器。
订阅平台
订阅平台相当于你的“通知栏管家”,它负责收集、组织、整理你所有的订阅源。通常它是运行在网页上,因此有人更喜欢叫它“在线阅读器”。
随着社交媒体和新闻聚合应用的兴起,传统的 RSS 订阅平台的使用有所减少,但它们仍然是信息获取和内容管理的有效工具。一些流行的 RSS 订阅平台包括 Feedly、Inoreader、The Old Reader 等,如果你的订阅数量不多(100 以下),通常免费套餐是足够使用的。
我目前还在用的平台之一是 The Old Reader,中规中矩,优点是国内使用虽然速度一般但好在比较稳定,缺点是网页端的阅读体验不是很友好,且万年不变。其他像 Feedly 和 Inoreader 的阅读界面更美观一些,但由于神秘的“超自然现象”导致无法访问。这里针对新手我只抛砖引玉,开箱即用优先。如果有更优质的订阅平台,相信评论区的各路豪杰一定会多多分享。
订阅平台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使用第三方的阅读器来登录,这样就能兼顾阅读体验和多端同步了。
阅读器
有的订阅平台也会推出自家的阅读器,不过因为 RSS 自身的纯粹理念,我还是更喜欢第三方阅读器。它们通常界面更美观,功能也更强大。
例如我一开始是苹果全家桶用户,必须承认 macOS 和 iOS 的字体渲染十分养眼,因此常用的阅读器就是 前文 推荐过的 Reeder。后来由于工作涉及的任务更繁杂,不得不使用 Windows 和 Android 设备,逐渐开始把目光转向更多的阅读器,例如 另一篇前文 也推荐过的 Fluent Reader,引用描述如下:
简洁美观的开源 RSS 阅读器,设计灵感来自 Fluent Design System。可以本地阅读,也能与兼容 Fever 或 Google Reader API 的自托管服务进行同步。支持与包括 Inoreader、Feedbin、The Old Reader、BazQux Reader 等在内的多种 RSS 服务进行同步,功能比较完善。
能够导入或导出 OPML 文件,方便进行全应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提供内置文章视图,可阅读 RSS 全文,也能默认加载网页。支持使用正则表达式搜索文章或根据阅读状态进行过滤。
而 Android 平台的选择更多一些,除了直观易用的 Fluent-reader ,再推荐两个我用过感觉功能更全面的:
借助 RSShub 开源项目,自带丰富订阅市场,尽可能简化操作,适合普通玩家
支持自定义源订阅,适合高级玩家
文件夹管理订阅,更加清晰方便
支持对数据多种方式过滤,方便查看最新数据
夜间模式,对自己的眼睛好一点
阅读增强,更好的阅读体验
多种手势,双击点赞,左右切换文章,上拉访问源网站等等
支持 OPML 导入和 OPML 导出
FeedMe 支持的订阅平台也十分齐全:
Feedly
InoReader
Bazqux
The Older Reader
Feedbin
Tiny Tiny RSS
FreshRSS
Fever
界面简洁,实用主义风格,干净无广告,另外它的界面自定义选项也十分丰富,感兴趣可自行下载体验。
小结
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对 RSS 的用途和意义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这是上个世纪非常不起眼的一门网络技术,因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被重新捡起来讨论。我依旧想说的是,尽量不要迷失在琳琅满目的技术和工具中,选来选去,我们最初的目的只是想不被打扰地读一篇文章,最彻底的深度阅读永远是白纸黑字为载体的书籍,平装、精装、电子版的《西游记》分量是一样的。
当我们翻开书页,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或是在文章中探索新的观点时,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视野得到了拓展。这种体验是无价的,它让我们有机会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喧嚣,进入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琢磨怎么逃避信息轰炸和算法推荐,某种程度上其实更像是面对当下的网络环境产生的一种无奈的妥协。
科技进步,芯片的运行速度本质是光速,人身上唯一接近光速的是我们神经信号驱动的思维。不同的是,我们慢一点,才会更快。
拓展阅读
使用 RSS 可以做什么你未曾想过的事 | Matrix 线上分享会回顾
本文首发在 CGAr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