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的派友对于时间记录这个概念肯定不陌生。
作为一个有实用功利主义阅读偏好的人,我是在几年前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时候,接触到《奇特的一生》和柳比歇夫时间日志这个概念的。之后我顺藤摸瓜去阅读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并研究了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方法,并自己开始动手记录。那个时候在手机和电脑上下了各种番茄钟及计时app,也试着用纸质手账、电子手账去记录,但最后都没有坚持下去。
今年我开始痴迷于听播客,在听了《纵横四海》时间贫困这一期播客后,我再一次坚定了要把时间记录这件事坚持下去的决心,于是重新阅读了《奇特的一生》和《把时间当作朋友》,顺带着研究了一下近几年的新书,比如《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也终于找到了我能轻松坚持下去的时间记录体系。
这篇文章将会从柳比歇夫本人的时间记录法入手,研究一些“记录”之外的细节,来解释时间记录这件事为什么重点并不在“记录”,然后介绍一下我目前坚持了10个月,并且目测能持续坚持下去的记录体系是什么样子,最后我会介绍一下为了更轻松地复盘,我独立开发实现的App。
柳比歇夫的记录法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如果你还不知道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是什么人呢?简单来说,他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卷王之王,是高产的代表。
跟他同时代的传记作家格拉宁十分好奇,想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如此变态高产的。于是在研究后,出版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向我们揭开了柳比歇夫高产的保障体系: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从无一日中断,坚持了56年的时间记录。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格式很简单:
而日复一日的这种简单记录,帮助他实现了年度规划误差千分之三的成绩。这是什么意思?请看他在1966年的年度总结中的记录:
“1966年,第一类工作计划用时1900小时,实际用时1906小时,比1965年增加27小时。平均每日用时5.22小时,约合5小时13分钟。”
(太变态了,作者默默流下了嫉妒的泪水)
时间分类的划分
如果我们也想像柳比歇夫一样精确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并且能完成自己设定下的目标,踏实的产出,让时间也成为我们的朋友,要怎么做呢?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格式十分的简单,但是他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有了目标,所以他的“时间记录”是分好类的。他每天做时长汇总记录的,只有他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直接的科研工作。像是开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这些,他都是归于间接的科研工作。
对自己诚实,了解自己
柳比歇夫在做时间记录的时候,有一些计划和策略。
净时间与毛时间
柳比歇夫在写时间记录的时候只会去记录净时间。净时间是除去一切间隔的时间,毛时间是指总耗时。
他每天会记录10个小时左右的净时间,并不是24个小时都会记录。
10小时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首先,柳比歇夫每天会睡10个小时。也就是说,他清醒的时间大概是14个小时。然后,柳比歇夫自己的经验则是,“如果将净时间折算成毛时间,一般需要增加25%到30%。” 这样换算下来,每天可以分配的时间就在10小时左右。
时间单元与半单元
在做每日时间计划分配的时候,柳比歇夫会把这10小时,600分钟分成3份或者6份,然后划分给不同类别的时间。
他将200分钟这一整块时间称为一个时间单元,将100分钟这一块时间称为半单元。比如在1964年4月7日这一天,他计划投入两个时间单元,也就是400分钟在他的主要工作上,剩下的200分钟,他分配了100分钟给休息,另外100分钟则是花在了参加学术会议上。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
重要程度、能力匹配
“他决定,拨付的时间数量应与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相匹配。比如说,每天用于撰写原创性论文的时间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头脑清醒时研究数学,疲倦时读书。”
“制订年度和月度计划需要借助以往的经验。比如,我计划读完某本书。根据经验,我知道自己1小时能读20~30页。这便是我制定计划的依据。但如果是数学的话,我每小时只能读4~5页,甚至更少。”
柳比歇夫的工作原则
柳比歇夫有5项工作原则来保证他在工作中的效率,分别是:
- 不承担硬性任务;
- 不接受紧急任务;
- 一觉得累就立刻停下来休息;
- 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
- 将累人的工作与轻松的工作穿插进行。
可以说,柳比歇夫的卷并不是一昧地投入更多的时长,而是非常切合实际,把时间都花在了刀刃上。
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出入
柳比歇夫当遇到实际执行与计划分配的时间不符的情况时,会如何标注呢?
再来回看1964年4月7号的时间记录,一开始我并不明白括号里的0.5、1.0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书中也没有明说。在多方研究后发现,其中出现括号的地方就代表了计划与实际执行时的误差。也就是说,(0.5)代表计划分配1个“半单元”,(1)代表计划分配1个“单元”。
柳比歇夫本来计划分配1个“半单元”给附加工作写信,也就是1个小时40分钟,但是可能写着写着收不住手了,多花费了1个小时,因此也有了比较大的误差。于是柳比歇夫在后边的括号里标出了他本来计划分配的时间单元。
“时间记录”重点不在记录
当有了计划和策略,到了实际执行记录这个环节的时候,只需要“如实记录”就可以了。
另外柳比歇夫会在这天结束的时候,统计一下当天的主要工作总用时,以便后续做月度和年度复盘。
记录这个步骤,反而是最没得说的,硬要说一点,大概就是不要内耗,不要因为和实际计划不符,就对自己产生批判。每天只要记录了就是胜利,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时间复盘总结与计划
柳比歇夫的复盘总结分为月度、年度和针对单独项目的统计复盘。其中,月度复盘以每日复盘为基础,而年度复盘则以月度复盘为基础。
以1965年8月的月度总结为例,柳比歇夫第一类工作的总时长为136小时45分钟,这些时间都用在哪里也被统计了下来。主要科研工作用时为59小时45分钟,而这些时间具体花在了哪里也都被他一一列举了下来。其中,生物学占用了12个小时。同样的,针对这12个小时,柳比歇夫也列举了他们的具体开支。
除此之外,当每个单独的项目完成的时候,他也会针对该项目,算算总共花费了多长时间。比如论文《论数学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一共花费了43小时45分钟,其中准备阶段花费了14小时30分钟,写作阶段花费了29小时15分钟,时间跨度为8天。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觉得这种副盘比较浪费时间。但其实我们可能只是对复盘花费的时间没有概念。
柳比歇夫做这些总结的时长也被他如实地记录下来了,一份详细的月度总结通常需要1.5~3个小时,外加做下月计划会用去1小时,通常每月他会花费3小时在做总结与计划上。而每个月的时间预算是300个小时,换言之总结与计划大约占每月的1%到2%的时间。
年度总结的耗时会多一些,通常需要17到20个小时,要上几天的时间。
“总结是针对计划进行的。对上月计划做出总结,是为了制定下月计划“
回顾一下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实际上就是计划、记录、复盘,然后再一遍遍循环。在各种时间管理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似乎一点也不新鲜。
打造属于自己的时间记录体系
研究完了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方法,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记录经验来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可以坚持记录下去的时间记录体系。
时间分类标签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是提前分好类别的,而对于我们来说,一开始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把时间做更好的分类。
你当然可以纯粹记录支出,不去做分类。
但是做时间分类,并把他们标记为不同色块的好处在于,你扫一眼就可以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哪里,并且在复盘的时候会更易于统计不同分类下的时长。
五种时间分类法
在对时间的分类方法上,我推荐用《五种时间》这本书里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基于每个人度过某段时间的感受与其产生的价值,把时间分成了五种,分别是: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和心流时间。
其中,生存时间大体是指,“为了生存而用去的时间”或者“因为自身或外部限制,无法主动选择而被动处于的人生时间”。像是睡觉吃饭做家务这些,一般都属于生存时间。
赚钱时间是指在某短时间内,提升产品核心价值的时间。这里的产品可以是真正的产品,也可以是时间、技能、资源、智力等等。
好看时间是安排出特定时间,用于做让自己变好看的事情。这里的好看并不是狭义的漂亮,而是指生命力的好看。有生命力的人们健康匀称,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散发着自然生机。所以好看这个词并不专属于女生,例如男生健身的时间就属于好看时间。
好玩时间的定义就和它的名字一样,在这段时间里,你觉得是好玩的。
心流时间是指我们为了获得心流体验而选择付出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并获得了心流体验。
时间块的可转变性与主观性
五种时间是可能会相互转化的;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刷短视频可能会从好玩时间,转变为生存时间。除此之外,你的时间属于什么时间分类,是非常主观的。
例如一个e人精心为他的i人朋友暗中谋划了在海底捞的庆生活动,当海底捞的店员们一拥而上给i人朋友唱生日歌的这个时候,对于这位i人朋友来说,这段时间就是受折磨的“生存时间”,而对于e人来说,就是“好玩时间”。
用五种时间来做时间分类的优势在于你可以快速辨认当下处于什么时间之内。
作者目前的记录方法
我目前就是按照五种时间来分时间大类的,并且为这五个时间大类分配了不同的颜色。使用的软件是苹果系统自带的日历软件。
除此之外,我会增加一些常用的细分分类。细分分类的颜色尽量与时间大类同属于一种颜色,比如日常记录、读书学习输入和一些通过网上阅读、视频的学习,我称之为“次级输入”,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心流时间,所以他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系。
另外,让计划和记录都归于一处,我设置了一个单独的“计划”日历分类,专门用来做计划,标记成了黑色。这样我既可以直观的看到我这一天的计划,又可以快速做时间记录。如果时间块是按照计划执行的,我把这个时间块直接换个颜色,就变成了记录:
记录不必追求每分每秒
我们做时间记录的总原则就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尽量记录所有时间。但是在记录的过程中,不必追求太过精确。
在用苹果日历记录时间的时候,我参照了携隐melody在纵横四海《时间贫困》这期播客的建议,以最小15分钟为单位来记录时间。小于5分钟的直接忽略不计,10分钟的话当做15分钟来记就好。15分钟也是苹果日历默认的最小时间单位。
多重时间
在具体记录时间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时间同时属于一个或多个时间类型。
比如,你在通勤的30分钟内看小说,单独的通勤对你来说是生存时间,单独的看小说可能是好玩时间。那这个时候应该如何记录呢?这个时候,你既可以把这段时间标注成生存时间,也可以标注成好玩时间。当然也可以把前15分钟和后15分钟分别标记成不同的时间。
当然重要的事说三遍,记录这个动作更重要,不要纠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快乐值打分
除了基本的时间记录之外,你也可以为你的时间打分。你可以选择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几个维度,并为每种日历分类设置不同的分数。
假如你所追求的是“天天开心”,那么为时间块标注“快乐值”就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为时间打分除了能帮你更了解自己之外,它本身还能成为一个理性的判断标准。比如一件事在所有打分维度上的得分都很低,就意味着这件事你不应去做。
复盘
说完了该如何记录时间,接下来说一下复盘。
复盘这个过程是必须要做的。
但是复盘的形式却不一定要很正式。你可以像柳比歇夫一样,按照月度、年度和项目来统计总结;也可以仅仅是你随手翻翻,对自己过去的这段时间有个大体把握。
做电子版时间记录,与为每种时间分配不同色块的好处就在此。你可能一眼就发现,某种类型的时间占比特别大,比如你把漫无目的地刷手机等浪费时间的活动标注为大红色,它就会变成醒目的警示灯;而某些需要自己投入时间的时间类型,如包含运动在内的,绿色的好看时间,却几乎不出现在日历中,这种情况出现就提醒你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去运动。
动手打造App
作为一个致力于打造称手武器来打怪的铁匠程序员,结合电子版的时间记录优点,我自己也开发了一个app——“TimeSeed”。
这个App会把苹果系统日历中的日程和待办都同步到应用内,包括备注。你也可以添加额外的碎碎念。
应用会自动统计你今天每个日历分类下各花费了多长时间及时间占比。如果你自定义了每个日历对应的分数,它也会帮算出你每个维度下的得分。另外也支持周、月、年度的时间记录统计分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可以一键生成复盘。复盘会记录你一天中完成的日程和待办,他们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长,你在日程中添加的备注等。在生成这个复盘之后你就可以一键添加到苹果日历中,它会变成今天全天的一个日程。这样即便你以后不用这个App了,这些复盘的记录也会保存在你的苹果日历中。
这样就可以让工具来帮你更轻松地进行时间记录复盘了,减少阻力,走得更远~
也欢迎系统的小伙伴们去下载体验奥!
最后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时间也是一样的。如果我看完了这篇文章,按照我的分类方法,我会在日历上标注一段15mins的“次级输入”,备注:少数派,阅读时间记录主题的文章。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一些启发!Thanks for reading! ♪(・ω・)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