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每年都至少写一篇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会再次提醒大家,关注自己城市/省份的惠民保,无论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其普通百万医疗险,都建议配置惠民保。

「品类简介」

保什么:

看病场景,报销住院费(门诊不报)

报多少:

刚性自费1w-4w不等,刚性自费外报销30%-90%不等(小病不报)

「核心优势」

如果只看上边的内容,你也了解一些百万医疗责任的话,一定会认为百万医疗完胜惠民保。但至少截止目前,常规百万医疗,甚至大部分中端医疗险,都无法100%将惠民保的优势覆盖进去。比如蓝医保、好医保(6/20/旗舰)、金医保、安欣保、安盛馨选等等一众产品,都不行。

优势一:免责宽松

各地惠民保的免责条款都会比百万医疗要宽松一些,比如上海惠民保不限制精神疾病场景、不限制人工器官种类等。

虽然疾病免责在实际场景中是小概率事件,但保险的使用本身就是小概率场景,无论惠民保还是百万医疗,都是为了防大病/救命致贫。大病场景是容易理解的,所谓救命场景指的就是常见病,但碰上了小概率风险,导致患者进 ICU 或紧急手术等情况,这种也会产生巨额花销。

免责场景其实也就属于小概率中的小概率,如果缩小免责范围要花高昂的保费,肯定不值,但当前100块的惠民保就能缩小免责范围,就属于非常好的补充。

优势二:补充院外药

目前所有百万医疗和绝大部分中端医疗在院外药品责任都限制了药品清单,只有清单内的药品可报销,如果不属于清单范围就无法报销。

有意思的是,你可以仔细对比你买的百万医疗和当地惠民保的药品清单,就会发现,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确实有一部分药惠民保有,百万医疗没有,甚至中端医疗险都没有(卓越馨选/众安中高端/智享安康等等)。

让院外药覆盖范围更广有两种方式可以做到,要么高价买真正的中高端产品,要么补充一份惠民保。真正的中高端产品确实完全不限制,算是真实解决问题。补充惠民保只能说从 ROI 的角度,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解决一部分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惠民保依然是很好的补充。

优势三:核保宽松

不存在买不了医疗险的体况,其实就是因为目前推出了惠民保,即使生过重大疾病,依然可以投保,无非赔的少点,但也不存在不赔的情况。

而对于普通百万、中高端产品,身体的微小瑕疵都可能会被除外,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肝囊肿/肾囊肿/胃炎等等,而这些瑕疵对于惠民保来说,全部标体承保,那些产品0赔付,惠民保甚至可赔50%以上。

优势四:赔付率有保证

赔付率有保证怎么理解,对于普通老百姓粗暴的理解就是:理赔容易。目前部分地区惠民保甚至做到了中高端医疗险才会有的“直付”能力,即出院时医院直接与保险公司结算,患者只需要承担自费的部分,无需垫付走报销流程。

赔付率简单理解:赔付金额/保费收入。惠民保算是国内第一个全面开放既往症可保可赔的医疗险产品,并且政府参与设计,其中的一些目标就是保证赔付率。非惠民保的百万医疗险的赔付率普遍在40%上下,而惠民保的赔付率普遍在70%左右,上海甚至一度达到88%。

从理性的角度看,普通百万医疗的赔付率会逐渐上升(你会发现这两年0免赔的产品变多了),而某些赔付率过高的惠民保也会逐渐降低一些,达到收支平衡。当下其实很多地区的惠民保运营是亏损状态,靠普通百万医疗输血。

「不足」

上边有那么多好处,一定有朋友问,惠民保又便宜又好,只买它是不是就够了。结论是:不够。

惠民保设计上有点医保“兜底”的意味,能赔,但最大的不足就是赔的比例有限。

百万医疗能赔到100%,但惠民保大多只能赔到70%左右,如果花费100w,还会有30w 需要自己承担。比如上海惠民保支持 CART 药品费用报销,但保额只有50w,该药品价格是120w,还有70w 无法被覆盖,这是惠民保的局限性。所以除非你的预算真的低到无法覆盖普通百万医疗,否则我都建议两种都配置。

「尾巴」

我真心希望惠民保和百万医疗两者能快速发展和迭代,最终合并统一,在看病这件事上,老百姓不用费尽心思对比和选择,付合理的费用,解决看病问题就够了,而当下想要通过保险解决看病问题还是比较复杂。如果你对通过保险这个工具解决看病问题希望更进一步探讨的话,欢迎与我联系,提供付费中立咨询服务

文章同步发布公众号:做点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