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给去年专辑查缺补漏时,有读者朋友说到音乐内容的更新频率不甚频繁。惭愧地说确实如此。一方面,音乐推荐本身非常主观,即使只看现有的 FM3.14 与音乐话题下的内容,也能发现不同作者的风格取向差异,这让音乐推荐成为一个相对危险的主题。另一方面,弄清怎样才是合适的组织形式、频率与篇幅是件麻烦事,还需要进一步试验。不知道读者朋友对什么样的音乐内容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读音乐推荐,目的无非是「找到自己没听过的音乐」。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除了流媒体软件的日推和算法,还有什么渠道可以发现好音乐。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华语音乐,非华语区音乐寻找途径会在之后更新。
奖项与榜单
放眼目前的华语音乐圈,像样的奖项已经不剩几个了。我们总觉得华语音乐式微,一定程度上也有像样的音乐奖项和打歌节目变少的影响,大众露出少了,不主动去找音乐的人能偶尔听到的机会也就少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奖项都值得一看,至少要避开在奖项中设置了「最热」「人气」奖的那些,需要以任何形式和比例依靠观众投票的奖项也可以一并忽视。尽管评审团制度虽然有些精英主义倾向,让音乐行业的从业者代替我们做一道筛选仍然是最佳捷径。
金曲奖
- 颁奖时间:6 月底 ~ 7 月初
- 奖项特点:目前尚存的长寿音乐奖,流行度与公信力都不低
年年被吐槽,年年跑不了。虽然金曲奖问题不小,但它确实是长寿奖项中,少有的几个还能在评奖时年年有些出彩项目的大哥了。
作为华语区事实上最受重视的流行音乐奖项,采用了报送+评审团制的金曲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华语乐坛的流行动向。它也是少有的会同时颁布演奏类奖项的流行音乐奖,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听众拓宽耳界。也是因为报送制和对发行地区的限制,金曲奖的评奖常常出现「遗珠」,每年对遗珠的讨论都能凑出一张歌单来。评审团制还会带来人情票的问题,得奖与入围的风格也会随着评审团成员的喜好变动,不够稳定。

比起热度最高的年专和歌王歌后,我认为金曲奖最应该关注的反而是它的新人奖和台语、客语、原住民语等方言奖项。金曲奖的新人奖至少在引领风向上做得很好,入围名单基本都是很有特色的新音乐人,近几年这一奖项也尤为偏好创作新人,能听到很多新东西。
关注方言音乐奖的原因则有些特别:由于上面提到的评审团制度的不稳定性,华语奖项常常过于保守,经常出现新锐音乐人在玩的风格没法入围、几年后玩烂了反而直接拿奖,甚至得奖的专辑比早年入围专整体更差的倒挂状况。方言音乐则反之,因为歌手大多处于保守的安全区,做出风格突破的人常常能稳定入围,顺着提名听基本都是好东西。
这也标识了金曲奖的另一缺点:语言分组会影响专辑报送。粤语专只能放进华语组,半唱半奏的专辑在演唱组和演奏组均无资格,华语歌手的其他语种专辑无法报名等问题几乎年年存在。如果你在乎这点,不如看看下面的奖项。
Freshmusic Awards
- 颁奖时间:6 月底
- 奖项特点:入围名单长,覆盖品类丰富
Freshmusic Awards(FMA)的起源,是新加坡几个音乐爱好者组建起的独立音乐站 FreshmusicSG。他们不满爱听的电台推歌节目停播,便决定自己搞个站点出来。深度访谈、犀利乐评、日常推歌样样都做,四位主理人各有风格偏好,网站内容颇为多元。至于衍生物,就是每年都要邀请新马台三地的音乐从业者同他们一起选出值得听的几十张专辑再评个奖,是为 FMA。
比起金曲奖,由于 FMA 的起点是基于爱好的推荐,奖项的第一大优势就是无需报送。因此每年的 50 大专辑 / 50 大单曲中,都能看到一些相当小众,但音乐风格自成一体的独立音乐人作品,顺着听来有种淘金的乐趣。
其次就是 FMA 不限定也不区分语种,而是选择以华语区歌手为界,也正因此,大名单里会出现一些其他奖项中罕有的方言歌手/外语/半演奏半演唱专辑,作为听歌中途的调剂很是值得玩味。

浪潮音乐大赏
- 颁奖时间:约每年六月中
- 奖项特点:腾讯主办,可以视为唱工委音乐奖的续作
如果有什么奖项能代表目前内地流行音乐工业对音乐作品的认可,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TME 主办、北京音乐家协会与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委指导的浪潮音乐大赏,应该算得上一等一了。
我个人认为浪潮音乐大赏可以视作已经基本停办的唱工委音乐奖的后继。唱工委与参与指导本奖项的数字音乐工委都是音数协的分支机构,把奖项的转移看成传统唱片到数字音乐的迁移也未尝不可。浪潮音乐大赏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类齐全,常规奖项就有 35 项,涵盖语种、风格、技术、演唱等各方各面,且由于版权方报奖时间跨度很长,有非常足够的时间给评审听审,作品地区来源也比较复杂,候选名单里常常出现一些大流行市场上几乎没有回响、但非常优秀的作品。
同样地,因为是评审团评奖,评委个人喜好的影响无法避免,所以重要的是候选名单,具体谁得奖并不用重点关注。

刘欢原创音乐公益金
- 颁奖时间:1 月 11 日
- 奖项特点:内地年轻原创音乐人
《中国好歌曲》节目落幕后,刘欢一直想找到一个新的平台来推广中国的原创音乐发展。坏消息是,后来以原创为主的综艺节目再也没能复制《中国好歌曲》的讨论度;好消息是,刘欢等来了《歌手 2019》,让他接受节目邀约的最大推力,就是芒果 V 基金会与他合办一个专门支持 30 周岁及以下内地年轻原创音乐人的公益基金。
这个基金每年会拿出 100 万,在《歌手 2019》当年开播的日子赠予一位发过原创专辑的歌手,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届了。由于参与推荐的专业人士不超过 9 位,预选不公开的大名单其实也只有二十几位,公开的三甲会由刘欢以未来发展潜力作为考量选出一位。由于可以重复入围,实际提名过的歌手目前只有 14 位。全部听下来也不会很费时间,14 位入围者各有各的特点,每位的作品都非常有流行潜力,其中有几位也已经在资助下做出了更加优秀的专辑,成功走向大众。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
- 颁奖时间:目前在 6 月附近
- 奖项特点:历史最悠久的华语流行音乐颁奖活动,并设有金银铜奖
由香港电台 DJ 张文新创办、香港电台主办的十大中文金曲奖,是历史最悠久的华语音乐颁奖活动。自 1979 年开始举行,用以推动、鼓励香港的音乐创作,见证了香港乐坛的兴衰。其颁发的「金针奖」更是香港音乐工作者的一种巨星地位的象征以及见证。奖项被同行肯定为香港乐坛的最高荣誉大奖。不过由于奖项太庞大,所以也有很多非歌手出身的艺人获得部分奖项。
更为内地听众熟知的「劲歌金曲」奖(无线电视举办),在 2022 年与十大中文金曲奖合并,并称为「香港金曲颁奖典礼」,是在疫情期间的短暂合并,后面依旧作为「十大中文金曲奖」面向香港公众。至此,「劲歌金曲」退出舞台。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华语流行乐颁奖活动,与其他颁奖活动只设置提名和获奖两种奖项不同,许多奖项设置了金银铜三个奖项。金奖的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银奖和铜奖却不太为听众所熟知。这里面也有不少好听的作品,大家可以在这些歌曲里找一找,说不定就有那么几首非常对胃口。
当然了,十大中文金曲也有弊端,尤其是最佳歌手这一趴。因为投票是面对公众的,所以在得奖歌手中也不乏浑水摸鱼之辈,作为商业化的后果,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下面更具艺术性的 CASH 金帆音乐奖我更推荐给各位。

CASH 金帆音乐奖
- 颁奖时间:下半年
- 奖项特点: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评选,重视创作
诞生于 2001 年的 CASH 金帆音乐奖在内地听众间可能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因为它更多的是在表彰香港或首次在香港发行的音乐,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奖项来提高大众对香港音乐的认识。主办单位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从这可以看出这个奖项的艺术性质更多,而商业成分非常少。奖项分为最佳男/女歌手、最佳乐队、最佳合唱、最佳歌曲、最佳旋律、最佳歌词以及音乐成就奖。
相比于上面同样是在香港当地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CASH 有着更浓的学院派气息,获奖歌手、作品也大多都是实力雄厚。最佳男歌手获奖最多的陈奕迅和最佳女歌手获奖最多的谢安琪。最佳作曲获奖最多的是 Eric Kwok ,最佳作词获奖最多的自然是林夕了(第二是黄伟文)。以上几位随便排列组合就产生了以下歌曲——《无人之境》《喜帖街》《苦瓜》《钟无艳》《与我常在》……CASH 的名单常有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
当然了,CASH 也有着自己的缺陷——艺术成分太多。很多艺术成分很多的歌并不是很被大众接受或理解,也导致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并没有被大众所接触到,如陈奂仁、钟一匡钟一诺兄弟等。如果你自诩音乐审美能力非凡,不如来感受一下 CASH 获奖作品的魅力。

值得查漏补缺的停办奖项
- 南方音乐盛典(前华语音乐传媒大奖,2001-2021)
- 唱工委音乐奖(2017-2022)
除了上面的奖项,在如今已经(暂时)停办的奖项中,南方音乐盛典和唱工委音乐奖是相对有分量,值得随着过往名单查漏补缺的。
南方音乐盛典是国内少数按音乐类型做评选的奖项,有种打造中国格莱美的气势,对某个特定风格的爱好者可能比较友好,但这个长寿奖项在 2021 年后突然转了路子,跑去做没什么人在意的音乐节了。
唱工委音乐奖则是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奖项,奖项的设置上基本与金曲奖看齐,评选出的作品基本也很有水平,可以作为金曲奖等级的内地音乐补充曲库,可惜在 2022 年补颁双年奖后也没了下文,上面的浪潮音乐大奖基本可以看作它的延续。
视频电台
即使在司机填充寂静的领域,电台节目也落寞许久,听众转向播客与音乐推流的同时,也让具有时效性的电台打歌栏目逐渐远离视野——好在这样的工作总是有人做的。视频的形式给了音乐推荐者更大的展示余地,也让推歌节目有了更特别的模样。有空了看一集,搜罗搜罗好歌,转换转换心情,刷新一周的耳朵。
HOPICO
- 平台:哔哩哔哩
- 特色:专业电台主持人转职,音乐背景介绍详实
HOPICO 应该算得上是国内视频电台节目的标杆了。如果你恰好还没有成为他 170 多万个关注者之一,不妨趁这个机会听上一听。频道主理人周杨在此前是专业的电台 DJ,视频文案功底一流,各路音乐如数家珍,庞大的听歌量让他在音乐区杀出了一条视频电台的路。频道栏目众多,方向各异,但品质均属上乘。
如果你希望听新歌,不定期更新的《HOPICO LINE》栏目是不二之选。虽然推荐不限于华语音乐,但被他推荐的音乐人,总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闪光点。至于华语音乐,可以关注他自费制作的打歌栏目《Hit it! 打歌》,每期会有一位受他个人喜爱的音乐人现场表演自己的代表曲目,更新时间不固定,目前也只有十期。另外他每年会有一个(原本是玩票但现在搞得越来越大的)频道奖项 HMA,与明堂唱片主理人 2G3 和多位音乐人共同评选,目前已进行三届,虽说本质还是评审团个人喜好,但每一届的入选专辑名单都值得从头到尾听上一遍,总能发现新大陆。

发达星期四
发达星期四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音乐频道,它固定的主题其实只有「粤语」,但对不懂粤语的观众来说,看主理人和朋友在频道里围绕当期主题吹水打闹(的字幕),其实也趣味满满。
发达星期四有两个固定的音乐栏目,都不限于华语内容。一是「旧歌金曲」,以过往专辑的评论和推荐为主,二是「切歌金曲」,风格更短平快也更辛辣,主理人好听就听,不好听就拍钮切歌,常有音乐方面从业的嘉宾,节目效果很足。不管与主理人在音乐审美的方向上是否相同,在这里都可以听到不少好作品。除此之外频道还会随机更新些栏目外的音乐内容。

小岛太优秀 / 不定期更新的电台
- 平台:哔哩哔哩
- 特色:不定期更新

不知道读者里有没有 STN 的粉丝,如果有的话那应该对「不定期更新的电台」非常熟悉。这是由当时的 STN 成员小岛在 STN 做的一档节目(他真的长得有点像小岛秀夫)。节目主要在推荐的一些冷门的歌曲或者冷门的曲风。节目不仅限于中文歌曲,不过选材确实不错,很多内容都非常好听。后面小岛离职,出来后成立了自己的频道,而「不定期更新的电台」也跟着小岛来到了他自己的账号。
节目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定期更新」。更新比较随性,没有固定的档期(某种意义上也继承了「重新定义周四」梗),想起来了就做一期,或者有好听的东西了刚更新了一期三天后又更新一期。
小岛的风格就如同一个文艺青年在跟你安利东西一样,是需要观众或者听众跟他的电波对齐的。电波对上了,会非常喜欢,对不上就觉得他在无病呻吟。
综艺与自媒体
这几年,音乐综艺成了大众获取新歌的又一大途径。不过少了重视原创的节目,音乐综艺开始更多地倾向经典老歌翻唱,无论是纯新歌还是老歌淘金,占比都不算太高。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寻找一些面向原创音乐人的综艺。
Homegrown 自家种
很难把 Homegrown 自家种当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音乐综艺。因为每期节目只有短短几分钟,基本就是音乐人在自己的卧室布置好环境、录一首歌的现场,然后在第二部分接受简短的访问。形式上很类似近年很火的 THE FIRST TAKE,但更集中在华语音乐圈与原创音乐人,偶尔穿插来国内巡演的外语艺人,卧室这种熟悉柔软的整体氛围也更轻松,没有 TFT 那种仿佛大敌当前的紧张感。

FROM DA TOP 直接来
如果说《自家种》只是有点《THE FIRST TAKE》的味道,《FROM DA TOP 直接来》就几乎是它的直接汉化了。由于制作团队位于台湾省,节目进行到第二季,已经请到了众多当地的新锐优质音乐人打歌,时常能在主流奖项发掘之前发现好货。最近也开始出现巡演途中的外国音乐人穿插其中。节目曲风跨度不算小,从男女团到地下说唱歌手应有尽有。

小岛音乐速报
小岛音乐速报应该算是比较知名的专注台湾地区创作型音乐人的自媒体了,在多个平台都有更新。在他的主页能见到各种演出信息、新歌资讯以及现场视频。他也在网易云、街声等平台更新自己推荐的音乐,风格偏资讯向,带一点点乐评,适合短平快地每天一两首听。

杨牧俑
杨牧俑还有两个代号,一个是「OurVoice」,一个是「一日一张专辑计划」。相比上面的自媒体,杨牧俑对音乐的关注不仅限于华语地区。在哔哩哔哩,他的节目分成几个版块,包括音乐风格的科普、音乐人的现场演出、对一段时间(通常以季度计)的优秀新音乐人推荐等。「一日一张专辑计划」则是一个从 2019 年开始的项目,每天分享一张专辑打卡,能在这张漫长的豆列中找到不少有趣的作品。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音乐发掘工作不局限于华语音乐,又不想错过华语音乐的优质新作,杨牧俑的账号其实是个挺不错的挖掘源。

网站自己捞
街声 StreetVoice
SoundCloud 应该算是独立音乐人分发音乐与社交的最大平台之一,它以社交网络的形式连接听众与音乐人,并为音乐人提供帮助,让众多卧室音乐人有被发现的可能。在这种定义上,街声应该算是华语圈的 SoundCloud 替代品。除了同样有社交功能,方便音乐人发布音乐,街声也与腾讯合作推出过《大事发声》这样的现场音乐节目,本身还有自己的唱片发行代理业务,目前也是两岸音乐交流的优质桥梁。
另外,街声有自己的编辑团队,如果你无法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曲库,他们会提供一份已经挖掘好的歌单。你也可以在街声关注一些乐评人的账号,从他们的动态里发掘新音乐。

如果你还有什么搜罗好音乐的渠道,不妨在评论区跟大家交流一下,互帮互助,解除歌荒。
关联阅读
- 无缝播放:被数字音乐「弄丢」的专辑之美
- 真正的新生力量:从金曲奖最佳新人入围者看乐坛新风向
- 入围第 34 届金曲奖的作品中,我最推荐的有这些
- 找不到好歌尝鲜?来试试金曲 34 中这些值得一听的专辑
- 一部 Shot on iPhone 的「少女幻想」:专访《delulu》创作团队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本次更新了文章开头,并增加了几项新的寻找华语音乐的推荐途径,修改了此前部分内容,让文章的泛用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