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正式开启了独居生活,以前受制于网络条件玩不了的智能家居设备终于可以尝试了。在配置的过程中,发现网上多数朋友分享的方案都是基于稳定的住所,体验确实令人羡慕,但对于我们这些预算不多且经常搬家的打工人而言,有些改造确实不太合适。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面向的是有以下特点的朋友们。
- 工作经常变动,居住时间大概在 3-6 个月间。
- 电费预算有限。
- 常使用电脑,懒得用手机/语音助手
如下,Enjoy。
选配原则
基于上述行为特点,那么整体智能家居的设计方向如下:
- 由于工作特点常变动,尽量减少对房间产生不可逆的修改,最好可以搬家后联网即可用。具体影响则是,可换灯泡但不修改电路/插座;场景联动不宜过于复杂,依赖条件不宜过多。
- 减少大功率电器的使用。
- 米家原生接入,利用好传感器的自动化和物理开关;同时设备最好能通过 Home Assistant 控制(实现在电脑上通过 API 控制)。
前置准备
少数派的朋友们对 HA 应该很熟悉了,这是一款可以安装在树莓派、电脑、Android 手机上面的开源智能家居系统。这里主要谈谈怎么把米家设备接入 HA 。
常见的米家设备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接入 HA:
WIFI 设备
如果智能设备不是特别新,那他们通常可以通过 Xiaomi Miio 集成接入 HA,具体可以参照 WiFi - Home Assistant 中文文档。
2020 年 12 月,GitHub 上 @ha0y 基于小米智能家居的 MIoT 协议创建了 ha0y/xiaomi_miot_raw: Universal Xiaomi MIoT integration for Home Assistant 项目。
MIoT 协议是小米智能家居从 2018 年起推行的智能设备通信协议规范,此后凡是可接入米家的设备均通过此协议进行通信。此插件按照 MIoT 协议规范与设备通信,实现对设备的状态读取及控制。
由于 MIoT 协议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已接入米家的智能设备均可通过此插件快速高效地接入 Home Assistant,而无关设备的具体型号。
本插件运行方式默认为本地接入(局域网读取/控制),延迟极低。对于部分不支持本地读取的设备(如电机类设备),现已支持云端接入(米家云读取/局域网控制)。
通过该项目,之前很多 Miio 没有支持的设备都可以接入 HA,并且配置起来并不复杂。
如果手里没设备,你可以在 list of miot-enabled devices 查看设备是否支持 MIoT 协议;如果设备已经添加到米家,则可以在 设备调试助手 里查看支持 MIoT 协议的设备。
以我个人为例,之前的 Gosund 智能插座 和较新的 米家智能插座2 蓝牙网关版 是没有办法接入 HA 的,但现在通过 MIoT 协议可以轻松接入了。
目前论坛里晾衣架、暖水毯、循环扇、洗衣机等设备都接入 HA 了,更多设备待你发掘。
PS:小爱同学目前也可以通过云端接入了。
更多:小米wifi设备通用接入
蓝牙设备
任意蓝牙设备可以参照下面这个文档接入 HA。
(多个)蓝牙网关 TTL->MQTT,支持任意米家蓝牙设备接入HA/NR
设备与配置
门窗传感器-回家/离家场景
尽管都 2021 年了,但区分回家/离家场景依旧没找到一个低成本、低时延、低耦合、高容错、适合多人的解决方案。
先说全米家内联动的方法:
- 米家门锁:造价高、不方便改造且不适合多人场景
- 门窗传感器+人体感应器:难以同时触发
- 小爱同学:尴尬并且反应慢
- 无线开关:懒
再看看 HA 的联动:
- WIFI 在线:反应慢,不及时;断连容易误判
- GPS:GPS 并不常年开启,且 HA 没有公网 IP
后来考虑到自己平时独居居多,最终还是选择了利用 门窗传感器和人体传感器的方案。即:
智能一:如果“门窗传感器打开”-就“打开回家模式”
智能二:如果“门窗传感器打开”-就“打开离家模式”
智能三:如果“有人移动”-就“关闭智能一”“打开智能二”
智能四:如果“2分钟无人移动”-就“关闭智能二”“打开智能一”
日常体验:离家场景还好,回家场景有时会因为网络问题有可感知的时延;多人场景需及时关闭。
至于我的两个场景,就中规中矩了
离家场景:关灯->关风扇->停播音乐->所有插座关闭->关空调->离家守护开启
回家场景:离家守护解除->开灯->小爱播报温度、湿度->播放音乐->烧水后关闭
进一步复杂的方案参考:
全米家版:如何设置智能场景实现全屋智能--教学篇
HA 蓝牙版:准确、及时、自动判断离家回家--多种方案试用后的最终选择
饮水机+插座+水浸助手
综合考虑价格、换水周期、使用体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古老的台式饮水机作为自己的饮用水源。

加热开关常开+智能插座实现加热控制,同时插座接入 HA,可以在电脑上利用 Quicker 实现一键开关。

如何在 Quicker 里利用 HA 的 API 开关则可以参考 10 种联动+10 个场景,我的 Tasker 自动化实例分享 - 少数派 。
值得一提的,这种古老的台式饮水机除了卫生问题,特别要注意每次换完水可能导致『聪明座漏水』的问题。
我的饮水机下面就是个插排,有天早上醒来看到桌子上弥漫的水痕..吓得我马上清醒了,把电断了,还好没出大问题:)
之后我就买了个方盘+水浸传感器,这样下次漏水我在手机上能及时收到提醒,方便我找人处理。
空气循环扇
我的公寓是那种『握手楼』,通风不太好,为了保证房间里的空气更新,我在咸鱼淘了一台小米的空气循环扇,每天晚上回家前最高档吹 5 分钟然后转为自然风,等到回家动作触发则会自动关闭。
PS:电风扇这类产品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常常会积灰,清理起来相对麻烦,不太建议买二手。
插座+电热桶/电热毯/键盘暖风机+人体传感器
尽管人在深圳,但冬天还是要做基本的保暖措施的。取暖这块可以分三块,手、脚还有睡觉中的身体。
冬天在键盘上打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容易打着打着手就冰冰的。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桌面暖风机的热风都是无法对着键盘上的手来吹的(或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最后淘宝发现了一款细长的躺平款热风机,吹出的风可以经过键盘的缝隙,对手指的加热效果比较好。

同样,在家穿拖鞋坐一会,脚就凉凉的。搬出来几年前买的『电热桶』,调到合适的档位后就可以完全利用智能插座实现它的开关。

日常使用功率大概在 300w 左右,以 996 的回家使用体验,耗电量如图:
特别强调,作为取暖设备,这两类产品我都没有找到可信的大牌厂商,所以务必注意用电安全。我是加了个人体传感器,2 分钟桌面前无人移动立马关闭插座。
上面这两款都属于桌面的设备,而我在桌面上主要还是使用电脑居多,所以插座也都接入了 HA 进而通过 Quicker 控制。
除此之外,电热毯可能也是过冬刚需,设置电热毯的插座每天定时开启,定时关闭。这样从潮湿寒冷的房间转移到干爽温暖的被窝的幸福感可能是忙碌一天下来最好的慰藉。
台灯
如果不对房间的灯具进行改造,那台灯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接入智能家居的光源了。
而当我发现在房间里的时间大部分也是花费在书桌前后,我也就把台灯房间的主力光源了..随回家/离家/睡眠场景自动开关,也算方便。
魔方控制器 无线开关
尽管现在很做多电器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者小爱同学,但是部分场景还是用物理的开关更合适一些。比如
长按无线开关->睡眠模式
双击无线开关->起床模式:关闭电热毯&开灯&播报天气&放音乐
单击无线开关->台灯开关
翻转 90° -> 烧水
翻转 180° -> 小爱印象的播放与暂停
不过相较于无线开关,并不推荐购买魔方控制器。『轻推』和『敲击两下』的判别准确率实在是不太能看,特别是有时碰上了网络延迟,看不到动作反馈,用起来就更迷茫了...
小爱音箱
说起智能家居,基本都离不开语音助手。不过我很少拿它操控设备,更多的是把它当成背景音,这样一个人在房间里也不会太寂寞。
空调伴侣
这没说的,米家中常备,远程控制空调开关提前降温基本大家都会用到。
2 代的空调伴侣也支持接入 HA,实现在 Quicker 上控制空调开关、温度以及常用的一键 26 度。
计划添置
还有某些设备出于房间配置、安装难度、产品体验等原因暂时是放在待购清单里面的,之后有机会再决定是否购买安装。
除湿机
南方的房子没有阳光,湿度日常飙到 80%,衣服被子湿漉漉的。之后如果遇到回南天,可能会选择购入除湿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蓝牙 mesh 开关/筒灯组
上面说了,房间里日常都是使用台灯作为光源的,不过用这亮度用于在桌子上工作还行,但对于整个房间而言,它的亮度就不值一提了。
但房间里场面的灯光设计有点问题,部分开关在门口,部分开关在床边。如果用房屋自带的光源,经常会出现已经开门准备离开了,突然发现还得回床边关其他灯...
所以比较想蓝牙 mesh 开关/智能筒灯组将灯具接入到米家里面,但考虑到租住时间不长,安装拆卸相对复杂,所以拖到现在还是没有执行:)
可能在我下一个房间里会进行改造
吧?
浴室紫外杀菌灯
房间不通风、浴室没窗户、排气扇不常开,浴室里的物品简直就是细菌的温床...
想买个紫外线杀菌灯配合智能插座实现定时消毒,无奈浴室没有插座,所以计划暂时搁置了:)
结语
漂泊在外,一个舒服的小窝可能是年轻人最后的倔强了。
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愿意折腾的心,传统家具也好、智能家居也罢,都会给你的工作生活外平添一抹亮色。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