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派热议
在上期第 235 期一派讨论《晒晒你的 iOS 26 锁屏/主屏幕设置?》中,共有 293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前文快速投票中,大部分派友都选择了第一时间升级了 iOS 26:


少数派_922089 (+14) 让 nano banana 给新华社的原图上部补了一些天空

昨日轻风 (+12) 蜡笔小新

我觉得这样不太好 (+9) 用这个组合很久了。

缝纫机动队 (+9) 手机照片自产自销


亮 Sir (+6) 壁纸经常换,小组件很少换

Plankton (+6) 该说不说,少数派这个让大家发手机截图,但是手机截图原生分辨率超出 IMG 大小限制的操作还是有点迷惑......
CharlieLau (+5)


一般会社员 (+5) 托 AirPods Pro 3 的福,现在 iPhone 能单独记录运动了。
酥脆 (+5)


iyakamozss (+3) 经典


IvanC (+3) 我也文不对题来一个:停留在 iOS 17.6,准备用到手机退休。


photo3 (+2) 最近天气在第一屏看了,小组件就看日历了


Gavin (+2) 很久没动过了,都是必备经常打开的。只有这一个屏,再往右就是资源库了。

極東正義 (+3) 从没改过的布局,不变应万变。



JeffreyMa (+2) 文不对题的首个回复:停留在 iOS 17.4(17 版本最后一次 UI 大改),死等遥遥无期的越狱或者巨魔。

倪文赓 (+1)


纯乾一三 (+1) 不搞花里胡哨,那些自定义的很多功能自己都不想去折腾,以前还会玩玩


zidec26th (+1) 用了 18 年没变的


咂川 (+1) 我最难受的是深色模式下,26 给貌似所有深色 UI 和图标加了一层灰秃秃的蒙版,尤其在周围环境很暗屏幕亮度最低的时候,整个屏幕仿佛都在发着灰白色的光,相当的晃眼睛…
尤其是深色图标、深色模式的小组件,在 iOS 18 里面几乎纯黑的元素,现在都是一层死灰色,实在太难看了🤢
少数派豆芽 (+1)


潘誉晗 (+1) 换成了小黑的官方节气图和一个同人太太画的小黑同人(背金门痛包),看到就觉得心情好好~~~


季悠然 (+0) 电车迷

小羊不迷糊 (+0)




HC_Gio (+0) 離題:iPadOS 26。
小工具那個我很難投,因為我的小工具堆疊分別是:天氣 / 快捷方式 / 油管 / 外設電量。

📢:下一期的一派讨论是数码圈日经话题《你对车企提供的充电服务满意吗?》,欢迎来聊。
🔥一周热评
来自文章 《亚洲之王的选择,最强国产公路车瑞豹Robin EVO》:
好吃不告诉你 (+0)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瑞豹是传统工厂企业的原因,营销上并没有其他国产车架那么犀利(例如踏为乐的涂装等),除了国家队和华兴之外,好像也没赞助一些民间明星车手。爱好者在选车的时候,如果当地没有代理或者有声量的车主,一般都不会想起它。
来自文章 《具透 | 知你懂你、任你全力奔赴,watchOS 26 中值得尝鲜的新功能》:
default (+5) 这次 watchOS 必须给个好评,旧机型终于不再是二等公民了,新表有的功能上一代基本也都上了。
少数派06982234 (+1) S9 装上后第一天感觉续航打骨折,第二天第三天又仿佛逐渐变好😅不知道是不是体感误差了,但好像还是比之前差一点点。
备注 (+0) S2 和 S7 都还在用,这玩意儿实在太耐用了,真是苹果最佳产品,明年再换吧。
来自文章 《不好玩的赛车游戏,背叛了游戏玩家》:
SunShinenn (+6) 我真的还在玩 QQ飞车,玩了十几年了🌚
自言者一么imgradeone (+2) 其实我觉得南梦宫的《山脊赛车》挺可惜的😥我自己玩的是 PSP 版《山脊赛车 2》,可能它的画面不一定华丽,但真的是一款门槛(相对)低的「能够轻松享受漂移乐趣」的游戏。
可惜《山脊赛车》大概不会有后续了。
*顺便感谢 Team Asobi 还记得《山脊赛车》😭
绿鱼 (+2) 前段时间在安伯尼克开源掌机上玩到一款 GBA 的黑白画面的像素赛车游戏,飘移非常丝滑,唤回了童年喜欢上赛车游戏的最初记忆。
来自文章 《新玩意 221|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極東正義 (+8) 最近确实经常在 IG 之类看到有人上传 iPod 的各种影片和照片,我也把自己的 iPod classic 掏出来重新用了。退订了 Apple Music,重新整理了资料库用最纯粹的心态听歌。流媒体确实是方便的,但是因为太容易听到想听的东西反而添加一堆歌曲没时间去听。唯一麻烦的是很多原本的歌曲被洗成了 AM 的 DRM 保护模式,幸好在日本有 TSUTAYA 这样的商店有租碟的服务,全部重新拷贝了一次。没有专辑封面动效,没有杜比全景声,也没有最新的酷炫 automix,但是我听得很尽兴很开心。
来自文章 《具透 | 新形象、续写 Mac 经典,macOS Tahoe 26 中的亮点功能》:
喵君 (+31) 目前 macOS 26 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所有 Chrome、基于 Chromium、Electron 应用,比如 DC、VS Code 之类,都存在性能下降问题,比如操作、滚动。Chrome 打开新标签或操作会引发明显卡顿。同时该问题有可能导致系统卡顿,即应用窗口变成最前且关不掉,鼠标无法点击一直转圈,只能强制重启系统。
这两天遇到了五六次,关掉应用的 GPU 加速渲染可能会缓解。
目前在 GitHub 的 Electron 仓库下有 issue 讨论这个问题,一些论坛也在讨论,目前没有完美解决方案。
生产设备务必谨慎更新。
LiuCHANG (+19) macOS 26 的 Safari 紧凑标签页没了!十分难受!
来自文章 《先学会骑车,再在 AI 的帮助下写个骑行记录 App》:
Daniel0829 (+6) 目前我在用的记录 App 主要有两款:
1 )日常活动记录:Rond
它是我全天候的自动生活记录仪。无需手动操作,就能生成完整的时间轴,精准回顾我去过哪里、做了什么。可以在地图上重现我的足迹,并能用笔记、照片和标签丰富细节。所有数据完全私有,安全无忧。
2)运动记录:Gentler Streak
它能精准记录运动轨迹,无漂移现象,并实时同步心率等核心数据。更智能的是,还能根据我的每日身体状况,提供是否适宜运动的个性化建议。
辅助记录的 App 有:
1)一生足迹
可以后台实时记录轨迹,记录每天个人轨迹数据,还可以使用足迹生成独一无二的手机壁纸,很漂亮。
2)迷雾地图
这个主要出去旅游的时候会用,主要是耗电有点厉害,平时不太敢一直用。
下载了「路图忆」使用了下,有几点个人拙见:
1)UI 设计略显简约,精致度有待提升,建议可以考虑与专业设计师合作,优化整体视觉与交互体验;
2)希望支持「导入 GPX 文件」的功能,目前仅支持导入运动类数据,扩展后可兼容更多轨迹记录来源;
3)地图在拖动和缩放时略有卡顿,操作流畅性有待优化,建议进一步调优性能体验;
4)地图存在明显偏移问题,推测是因读取系统「健身」App 的偏差数据所致。但同类应用如 Gentler Streak 和 Peak Watch 均能准确显示,建议参考其数据调校方式,尽快修复偏移问题。
谢谢,希望 App 越来越好,祝大卖。
wanght (+2) 赞一个。我是 2008 年开始骑车,虽然路线以山地土路和林道为主,但是作为长期居住在昆明的骑行爱好者,也一直在计划用车轮走过昆明的大街小巷。问题是作为一个路盲,我不认路也不记路,所以我记不得哪些地方我骑了,哪些地方没骑。然后我就在 AI 的帮助下,写了一个小项目,基于 Strava 的 API 和 Cloudflare 提供的免费 Workers & Pages,把自己骑过的轨迹显示在地图上(顺便吐槽下行者,我也尝试过把行者轨迹加载出来,但是行者每一条轨迹都会从服务器返回一个超大的 stream,有的轨迹的 stream 数据放到文本里居然有 50 多万行、11M 这么大)。但是这还不够,我还需要简单的路线规划功能,让我能够在地图上我还没骑行的地方规划路线并导出 GPX 文件,然后再导入码表导航,于是便有了这个简单的页面。就我自己使用。
Simone (+1) 很不错的 App!作为一个回忆型的 App,我很希望能推出 iPad 版,用大屏幕和朋友们一起回顾一起走过的路。现在的版本在 iPad 上就只有竖着的一条,如果能在 iPad 上全屏显示,地图效果会很好。到时候我肯定直接入终身高级版👍
来自文章 《具透 | 自动过渡、歌词翻译…… Apple Music 值得关注的新特性》:
Tobias (+2) 我的更新后,播放到邓紫棋的 Get You Over,点进播放页 100% 闪退,目前就这首歌会闪退😂
绿鱼 (+2) 眼馋好看的 AM 新版本 UI,但握着尚能饭否的 13 mini 瑟瑟发抖,不敢升级。
终归大海做波涛 (+1) Apple Music 一年订阅费仅需 110 元,而且还经常赠送免费月度会员。相比之下国内音乐平台不仅贵,而且还有版权壁垒,经常听不到原唱。
来自文章 《社区速递 110 | 派友们都用什么开机工具,以及尝尝「老罗泡面」》:
Acid (+1) 我去年为止的启动项,现在用 Hammerspoon 替代了一部分,如 SwiftQuit、Amphetamine、Dato、Displaperture、HyperSwitch/AltTab、Jettison、rcmd 等,其实 Raycast、Hazel、OpenIn、Aerospace 之类也可以用 Hammerspoon 代替,但写起来太麻烦就算了。
来自文章 《2025,你还折腾刷机吗?》:
Gavin (+25) 10 多年前做第三方 ROM 适配和美化赚到了第一次创业的启动资金。感谢那个时代。
电子羊 (+19) 好文章,你可以在酷安热门外的任何地方看见安卓刷机。其实苹果低版本系统也有巨魔越狱之类的玩机方法,至少 iPad 特定版本还是推荐搞机的。至于安卓,大环境下,在一加彻底关门前就用一加,或者海淘最新的 Pixel 做备用机比较好。
Coldin04 (+10) 折腾不动了,小时候特别爱刷机,现在刷完机倒腾资料都要老半天,还要考虑资料安全。
汪星涵 (+4) 不错的文章,即便是我也感到心潮澎湃!读到 CM7 部分的时候,配图让我陷入了沉思:无论是图标风格,还是 Holo UI,都让我想说这应该是基于原生 Android 4.0 的 CM9 才对……直到我看到第四张设置的截图,才意识到是 CM7 使用主题安装器挂载了 ICS 风格主题。
📒社区摘要
- 启黎:一日一技 | 巧用 Notion 自动化添加周期性提醒
- _xy:Substack「启示」:直达关系、平台与协议,以及信息生态的未来
- 废设:从 Inter 字体看 OpenType 技术内核。
- 陆卢:意大利北行记(二)
- WayneLu:用苹果快捷指令给摘录做一个进度条日历
- 爱喝咖啡的果冻:用 Mac Mini 搭建家庭主路由器:高性能网络中心的完美选择
- 写小黑文的Alex:中国车坛转折点:错失的世界第一车队与封神的波加查
- 陆卢:意大利北行记(三)
- 任大喵:贺州两日一夜行记录
- Bryan:我的 2025Q3 订阅 Recap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潘誉晗:拾映 HP 30 投影仪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579 人民币


想买一台投影仪的念头在心里其实已经搁很久了。迟迟下不了决心,是因为还在闺蜜机和投影机中纠结。恰好这次在小红书上刷到了拾映投影机的广告,只是这个月计划再购买一台 MacBook Air,所以还是觉得先买一台相对便宜的投影仪解解馋。
小红书打的品牌广告,其实是另一款价格不到 500 人民币的,考虑那个过于天蓝的颜色并不是很喜欢,所以就买了 HP 30 这一款。这一款的定价是 799 人民币,券后 579 人民币,如果有消费券,529 人民币可以拿下,价格上完全可以接受。加上品牌在淘宝的店铺支持 6 个月无息分期,购买的时候担心投影仪效果不好或者是落灰,所以我很自然地选择了这个方式支付,这样,即使后续的使用效果差强人意,一个月 96.5 人民币的价格,不到 100 人民币,个人觉得还是不心疼的。收到后使用了一周左右,个人的感受是很不错的。
首先,从外观上看,白色的长方体还是比较小巧的,这个颜色也比较百搭。为了防止卖家有退货的情况,所以买到之后确认使用无误,可以向卖家申领后续的优惠政策。桌面云台支架和立体支架二选一、100 寸幕布和影视平台会员(爱奇艺或腾讯或芒果或优酷)二选一。考虑到我是打算放在床头柜使用,支架我选择了桌面云台。

投影仪的基础配置是投影仪本体、数据线、遥控器(附赠电池)、说明书。还有我选择的支架。
根据说明书把投影仪插上插头、放到合适的位置,按下电源键,投影仪就直接开机了,不需要其他的操作。而之后有了桌面云台的帮助后,操作起来也就更加便利。投影仪可以转换角度到合适的地方,然后,再去设置(有遥控器可以操作)的地方选择「投影设置」,进入「梯形矫正」后,用手动的方式把幕布调整到适合的角度。这里还可以调整投影的大小,最大 100 寸,最小可以缩放 65%。

从投影的效果看,我也是比较满意的。全部关灯之后再看,虽然比不上电影院的大银幕,但是已经很有感觉。看动画片或者动画电影肯定是最适合的,色彩更饱和一点,和电脑或者电视看几乎无差。看真人电影的话会打一下折扣,尤其是有视觉特效的影片。因而个人觉得真的想沉浸式看电影的话,看非特效电影或者 3D 电影会更好。
整体来说,虽然不是一开始自己最心动的另一品牌的高亮投影仪,用这样的价位买到这样一台投影仪,还是比较满意了。毕竟我在家里的背景音乐是《名侦探柯南》(好吧,最近是《罗小黑战记》)……
@车不能快:德木PDU插排 &桌夹
- 购买渠道:淘宝
- 购买价格:插排 374、桌夹 54
自从添置了一台 Mac mini 之后,我的书房插座就开始告急,虽然老插板还尚存几个孔位,但考虑到安全性以及插头的兼容性,购置新的插排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最开始,我的想法是入手一款时下流行的桌面插排 —— 充电站类的小玩意,比如制糖工厂的小电拼、安可的充电站、特洛克的红白机插板。但这类产品往往体积迷你,接口以 USB-C 口和 USB-A 口为主,两三个国标五孔几乎是极限,根本替代不了常规插排的刚需;再加上它们更像是潮流玩具而非真正的家装硬件,功能上也尚未实现一站式供电解决方案(这倒不能全怪厂商),价格却普遍高昂。

权衡之下,我决定入手 PDU 插排,虽然相较于常规家用插排价格昂贵不少,但胜在接口充裕、做工扎实、安全性更高,也能承担更高的负载功率,为日后接入更多设备留足了余量。


在阅览了大量插排的拆解视频后,插排这玩意终归是一分钱一分货:内部用料、铜条厚度、做工扎实与否,都直接决定了它能否长期稳定、安全地工作。看了一圈下来,个人认为突破电气的 PDU 插排产品是性价比最好的,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当然,像是良工、德木、公牛这些品牌也都是靠谱的大厂,不过,任何品牌旗下的产品线跨度很大,从入门到高端都有,并不是贴了 PDU 标签就都值得买。同时,虽然这些产品都符合国标,但所谓电源安全,留出足够的冗余才是明智之举:不让插排长期满负荷运行,不让设备温度逼近极限,这才是保证设备和桌面长期稳定的关键。

一开始我对德木的印象并不好,原因无他,它的广告实在太多了,而且不少软广已经「硬」得有些夸张,再加上部分博主对产品的解析水平着实让人有点担心。最终促使我下单的,是德木配套的桌夹设计,这个小配件可以把整条 PDU 插排固定在桌子上下侧。不用打孔或是粘无痕胶来固定插排,对我这种既舍不得在桌子上打孔,又嫌无痕胶寿命有限的人来说,桌夹是相对合适的方案。

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选择单独购买德木的桌夹,再搭配其他品牌的 PDU 插排,旋转叶片的孔位基本都是兼容的。但我觉得,既然德木愿意在这样的小细节上做创新,甚至推出了专门的配件来提升体验,那我也愿意用一次完整购买来「投票」支持他们的产品 —— 哪怕这个创新只是一个小小的桌夹,它确实解决了我的实际问题。


关于 PDU 插排以及选购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可以细聊的内容。日后有时间再另起一篇文章来聊聊。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