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久坐已经成了许多人亚健康的一个重要诱因。你是否曾想过,自己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在椅子上度过的?——在屏幕和工位主宰的时代,8 小时的久坐办公、1 小时的通勤、回家后瘫坐在沙发……我们一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坐着」。

事实上,「久坐」不仅仅是长期坐着不动,斜靠、平躺的危害和久坐一样,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消耗的能量比较低,需要的氧气量比较少。早在 2017 年久坐行为研究工作组(Sedentary Behavior Research Network,SBRN)就将久坐定义为清醒状态下,所有坐位、斜靠或平躺时能量消耗低于 1.5 梅脱1的行为2。所以,想着靠「躺平」来避免「久坐」是不可能的。

虽然坐着躺着很舒服,但久坐所带来的健康隐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困扰: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总会腰酸背痛、手腕不适,腿部浮肿、背部佝偻,明明没有暴饮暴食,体重却在悄悄增加……

栏目初衷:零基础也能直接跟练的运动方案

久坐引发的身体不适,看似是些「小毛病」,其实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可当我们想为此做出改变时,问题接踵而来:该怎么运动,运动多长时间?哪些动作能够更有效缓解腰酸背痛、肩颈疼痛?

读研时的经历告诉我,有问题,就去论文里找答案。为此,我系统梳理了数十篇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成年人每周至少需要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才能抵消久坐的危害。

《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

然而,指南只提供了宏观的「做什么」,而没有回答具体的「怎么做」。我将自己十年的运动科学背景与健身实践,融入前沿研究与反复验证,每篇文章都有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组成,并配以完整的跟练视频,希望为你搭建一座从权威理论到日常实践的桥梁,即使没有健身基础的朋友也能轻松掌握。

这便是本栏目的由来。

通过本栏目,你能获得

本栏目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指南为纲,打造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案,从整体到部位,细化成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详尽的训练动作,助你利用碎片时间,告别久坐带来的种种困扰。一些值得提及的特点包括——

  • 直接可跟练的方案:针对久坐带来的常见困扰,提炼出易痛的重点部位,以及常被我们忽视的关节养护及末梢循环,提供一系列可立即上手的训练方案。
  • 沉浸式跟练视频:每套动作均配有专业教练录制的跟练视频,包含完整的训练与休息计时。这能帮助你保持专注,更沉浸、更准确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 定制 Apple Watch 训练方案:考虑到少数派读者中 Apple Watch 用户众多,我们为每套训练动作提供了 Apple Watch 上的设置方式,可以精准录入到 iOS 上的健身 app 中,让每一次的进步都清晰可见。
  • 知其所以然的底层原理:单纯「照葫芦画瓢」很容易动作走形、效果打折,甚至受伤。因此,每篇文章中我都会讲解病痛成因、底层原理和设计思路,掌握这些原理,不仅能精准缓解久坐问题,也能在日常健身中举一反三,让训练更高效、更安全。
  • 延伸阅读与系统学习:对于更复杂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会推荐易读、专业且实用的书籍与资料,帮助你更系统地理解自身状况,并找到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 答疑汇总加更:大家在评论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会认真阅读、收集并解答。当问题达到一定数量且覆盖多个方面时,我们将系统梳理这些疑问,整理汇编成文章,深度解答大家的疑问。

此外,我们根据《共创栏目预览 | 久坐一族如何缓解腰背酸痛》一文中所收集到的意见反馈,对栏目内容做出了以下优化:

  • 跟练视频增加了网盘版本,以供大家下载随时跟练。
  • 针对文章中的训练动作加入更为细致的讲解,包括发力方式、注意事项等,方便无健身基础的朋友进行练习。

共创优惠

目前,《久坐健康指南》正处于连载期,我们将以大约每周一次的频率更新后续文章。为了感谢读者的早期支持,即日起至 10 月 18 日,我们将向所有用户提供本栏目的「共创早鸟价」,你可以 8 折的价格入手本栏目,并获取到后续栏目内容的所有更新。

当本栏目内容更新完成后,我们也将逐步将本栏目售价恢复至原价 59 元。

此外,本栏目属于少数派会员畅读权益范围,年度会员无需购买即可免费阅读。如果你对本栏目感兴趣,欢迎考虑成为少数派会员

> 点击购买《久坐健康指南》

 

作者简介

阿帅,少数派作者、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美国体能协会认证私人教练。现任国内头部运动健康公司的产品经理,拥有 5 项运动健康领域专利,擅长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他接触健身已有 10 年,曾担任过私人教练,也在医院康复科实习,积累了丰富的运动科学知识与实践经验。同为「久坐一族」,他想用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经验与思考,帮助更多的人改善身体困扰。

过往文章:

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