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Tp:Musspark AI 随弹吉他 S1 mini

  • 参考价格:¥1499

近两年,无弦吉他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一个不需要付出大量学习成本就能轻松自弹自唱的工具,对于我来说真的很有吸引力。但是考虑到其高昂的价格和对自己三分钟热度的了解,始终没能狠下心入手。直到最近收到了这款共创新品 Musspark AI 随弹吉他 S1 mini,也算是帮我圆了个梦。

相比于常见的那些对标真实吉他大小的同类产品,AI 随弹吉他的尺寸则更像是一把尤克里里。无论是捧在手里弹唱,还是外出携带时背在身后,都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小体积带来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左手按和弦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大范围移动,只要切换手指按对应的和弦按钮即可。对我这样手脚不算协调的人来说,无弦吉他的弹唱难度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AI 随弹吉他的上手成本比我想象中要低得多,我拿到吉他先熟悉了一下按键的位置和功能之后,大概玩了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对着 App 里的曲谱开始弹奏了。在 App 中对照曲谱弹奏时,会有水满特效,提示你应该演奏的和弦和节奏。

AI 随弹吉他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弹唱旋律」,如果你乐感较弱,就可以一键打开主旋律,就不会有进不了唱、找不到节奏的问题。像我弹奏了几首简单歌后,就可以开始边弹边唱了。

弹奏时,只需要用左手按住想弹的和弦,右手拨动拨片就能弹出声音。机身上的两个拨片可以分别设置不一样的节奏型,两个拨片同时拨动还能弹出琶音。机身提供了 7 个和弦按钮,分别对应从 C 到 B 的 7 个和弦,你也可以在 App 中打开进阶模式,用大拇指触摸背后的和弦扩展区域,为每个按键分配对应根音下的不同和弦。

其次,配合机身上的变调旋钮、鼓机按钮等,AI 随弹吉他能提供的扩展玩法还是很丰富的。

在待机状态下,会按照你在 App 里为拨片设置的样式来演奏和弦。而当你在 App 里打开曲谱后,则会根据谱子的设定自动匹配 bpm 和样式(通常是一个分解和弦和一个扫弦)。也就是说,在设置好和弦和样式后,S1 mini 是完全可以脱离 App 进行演奏的。如果 App 里没有你想演奏的歌,那么在网上找一个谱子,然后设置好需要的和弦后,也完全可以用它对着谱子弹唱。

不过,配套 App 里的曲谱种类还是挺全的,虽然没办法覆盖到所有歌曲,但像是周杰伦、五月天等音乐人比较热门的歌曲基本都有收录。甚至,如果你不时点开「新歌」看一眼,甚至还会感叹「居然还有这首歌」。由于曲谱都是由用户共创的,如果你没找到想弹奏的曲谱,甚至也可以直接在 App 里创作曲谱。

就算你不了解相关乐理知识,App 的 AI 创作功能也能让你体验一把当「唱作歌手」的乐趣。你可以让 AI 帮你根据特定的主题改编某一首歌,或者直接创作一首新歌,这种体验还是蛮奇妙的。

这款 AI 随弹吉他除了简单好玩之外,音质也很让我惊喜,它内置了一个 2.5 英寸 30W 的 HIFI 扬声器,声音很干净通透。我在弹得陶醉的时候,一度忘了声音由音箱发出。平时不弹奏时,也可以当做一个单独的蓝牙音箱来使用,配合小巧的机身,放在家里也是一个很好的装饰。

说实话,在上手 S1 mini 前,我对无弦吉他这类产品或多或少带着一点刻板印象。但在实际上手之后,它却成了我每天闲暇时刻捧在手中把玩的音乐伙伴。它或许难以被称为一件「乐器」,但我认为无弦吉他的意义更多是将享受音乐的门槛进一步拉低,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只需抱着一个小小的设备,便能实现在脑海中播放过无数遍的弹唱画面。在与亲朋欢聚、外出野营,或是某个低落的午后独自坐在窗边的种种场景下,它或许会成为那个用音乐陪伴你的好帮手。

这款产品目前已在 Musspark 的天猫旗舰店上架。少数派用户可以联系天猫客服,发送「少数派领券」即可获得额外 100 元优惠。

@挨石:耳机 & 黑胶机

少数派广州店开张之后,因为是音乐与唱片主题,为了让来的客人能够体验到足够好的音频效果,我为店里添置了不少音频设备,经历过一定时期的变化、升级之后,各种设备的搭配已经基本稳定且让人满意,我打算陆续介绍一下它们。今天借新玩意栏目先给大家介绍两款:

奥世声 Austrian Audio Hi-X65 头戴式监听耳机

  • 参考价格:¥2441(淘宝第三方卖家)

近年购入的头戴式耳机基本都是监听风格的开放式耳机,这与我听歌风格的变化有关。监听风格的核心特点是「还原声音本来面貌」,近年我较少使用耳机来听摇滚类的音乐,而是多了不少「声音艺术」那一挂的,比如之前在推荐文章里提到的 Enji 和《三重咒》这类。它们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太多让人「震撼」的乐器,更注重人声和细节,听感往往过于低调,而我本人又很不专心,所以音箱外放的话经常播了像没播一样。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铁三角 ATH-R70x、森海塞尔 HD660 S2、索尼 MDR-MV1、Fostex T60RP、舒尔 SRH1840

其实我手上已经有好几款知名品牌的监听耳机了,比如舒尔 SRH1840、索尼 MDR-MV1 等,普遍都在 2000 元上下(我的心理价位)。但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是个器材党,要说的话这比较像是一种「补偿式消费」的收集癖好吧,就像大家喜欢高达模型一样,总是忍不住买了一个又一个。而奥世声 Austrian Audio 的 Hi-X65(以下简称 X65)也属于一眼长草念念不忘的,刚好它也是前 AKG 的人出来自己做的品牌,刚好我从来没有买过 AKG 的耳机,所以在体验了一阵子之后,我便入手了一副,放在店里供自己及客人使用。

外观上,首先它就很好看,当然这很主观。从开头配图那几款可以看出,开放式耳机耳罩上的网,常见的都是黑色金属网状孔,低调到不起眼。而 X65 是我看过最好看(且买得起)的,是和耳罩颜色不一样的碳素质感的设计和用料,logo 和型号的排版设计也搭配得很高级。

而在佩戴体验上,首先它很轻,只有 310 克。光看数字可能感知不太准确,毕竟如果你一查,普遍被吐槽重的 AirPods Max 也才 385 克而已。但真实上头体感真的很轻,而且得益于头梁和耳罩衔接处的横向旋转设计,X65 理论上可以适应几乎所有头型。我们店铺现在有两套设备嘛,外面的设备经常会被客人使用,所以我就戴着 X65 在小房间自己听唱片,一听就是一整张专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完全没有任何不适感。而森海塞尔 HD660 S2 就夹到飞起,虽然也很好听,但几次之后我就很少再用了,纯当个收藏吧。

而在参数方面,监听耳机一般讲究单元尺寸大小,普遍在 40~50mm 之间,比如 MV1 是 40mm,1840 就有 50mm,理论上数字越大越好。X65 的动圈单元是 44mm,一个折中的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具体表现就看各家根据喜好进行不同的调配了。比如 HD660 S2 对低频就做了特殊处理,将谐振频率从前代的 110Hz 降至 70Hz,因此很多超低频乐器比如六弦贝斯、低音大提琴等它都能够轻松重现,听摇滚类音乐也比一般监听耳机更带感。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它夹头夹到飞起,我也依然选择保留的原因。

而 X65 的听感,作为奥世声 X 系列里唯一的一款开放式耳机,它属于各方均衡。首先低频是老老实实还原原声,层次感处理得很到位,不会很炸或者和别的乐器混在一起。人声也很舒服、自然。我最近尤其喜欢用 X65 来听上面提到的两张专辑,因为这两张专辑都是那种超级细腻的世界音乐,器乐众多编曲丰富却又很低调,很适合安静聆听,晚上没有客人的时候躲在角落里听效果真的一流。

简而言之,奥世声 Austrian Audio Hi-X65 头戴式监听耳机给我整体的感觉是「真实不添乱,细节很还原,戴着也不累」,如果你也对它或者广州店的音乐和设备感兴趣,欢迎来线下体验和交流~

堆石 Stack Stone SS08 黑胶一体唱机

  • 参考价格:¥2499

来过店里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在听歌体验这方面是花了不少心思搭建的,比如支持各种介质,添置真力 F1 低音炮等等。客人来了可以全方位充分体验,也因此大家都喜欢围在一块边听歌边聊天。但同时我也考虑到一些比较想要纯粹听歌的朋友的习惯,专门设置了一个「i 人小角落」,里面的设备以简单够用为主,主打的就是一个听歌无干扰,一坐坐一天。

其中里面的主力设备之一就是堆石 SS08 黑胶一体唱机。与门口那堆一层又一层的设备不同,SS08 自带音箱,主打一个方便快捷——通上电,放上胶,一秒听歌。

SS08 机身采用一体化设计,看起来厚实可靠,我个人是觉得比分层式设计更好看。深圳店买了一台分层设计的 DS04,附近的朋友也欢迎有空去听听看。设备整体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比如包裹机身的绒布质感很扎实,灰白混搭的颜色和暗金色的喇叭腔体也很搭。

在播放体验上,SS08 保留了手动播放的仪式感——将唱片放到唱盘上,扭动开关,转盘便开始转动,然后抬起唱臂移动到唱片上方合适的位置,拨下升降杆,音乐由此浮现。在此过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波动升降杆的时刻,因为 SS08 唱臂的那种哑光金属质感很强,阻尼感也打磨得相当好。只是作用于音乐开始和结束时刻的一个小小细节,却为我这种喜欢听整张专辑的人再次巩固了实体唱片的仪式感。

听感上,它毕竟只是一个不算大的单体音箱,所以如果空间太大未必能有足够的声音效果,所以我觉得它很适合我这个小房间,往懒人沙发上一坐,耳朵就在音箱旁,声音不用开得很大就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也很适合放在书桌上,陪伴我们工作、看书。当然堆石已经把声音升级的问题考虑到了,在后背预设了一对 Line-Out 接口,再加上机器自带唱放,用户可以自行外接音箱以及耳机。唯一的缺点就是 SS08 自身无法调整外接设备的音量,不过这也很好解决,有条件的可以加一个专业声卡,或者像我这样花几十块钱买一个带音量调节的声音放大器,就已经很够用了。

开店大半年,我们接待了形形色色的唱片爱好者,其中一种就是因为喜欢的音乐人发了黑胶才首次入坑的年轻朋友。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开始甚至不敢把唱片从封套里拿出来,很怕一不小心搞错了什么步骤就把唱片弄坏了。每当遇到这类客人,我都会把他们带到 SS08 旁边,让他们亲手体验到播放黑胶其实是一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Lincoln:酷态科 15 Ultra

  • 参考价格:¥369

本来以为我下一个充电宝应该要等手上的 ZMI 20 号移动电源用到容量缩水、摔坏或者不小心丢掉以后才要买。但没想到上周末我临时要坐飞机去武汉,而现在乘机需要核验充电宝的 3C 认证,发现手头的充电宝没有一个带 3C 标识,完全不带又不放心,只好赶紧买了一个新的。

这些年来各种充电宝和充电器的事故让我信赖的品牌越来越少,除了厂商自家的产品以外,我觉得比较靠谱也就剩下 Anker、酷态科和 Belkin 这三个牌子了,所以我这次自然也就在这几个里面选了。首先排除掉的就是 Belkin 的充电宝类,Belkin 可能为了全球合规或者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出的产品不管是容量还是功率都相当保守。最新款大容量的充电宝除了能看每个接口的输出功率,不管是输出功率和容量都不及我之前在用的 ZMI 20 号移动电源,而且 Belkin 的价格懂得都懂。

 Anker 737酷态科 15 Ultra
容量24000mAh20000mAh
重量632g590g
体积155.8mm*54.6mm*49.6mm152mm*44.5mm*57.1mm

至于 Anker 和酷态科都有我想要的产品,前者是 Anker 737 后者则是这次购买的酷态科 15 Ultra。在详细对比两个产品的参数以后,我最后敲定了酷态科 15 Ultra。因为它不仅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且多口输出功率更大、且能两个 C 口同时输入快速回血。可能酷态科 15 Ultra 唯一不如 Anker 737 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容量了,考虑到便携性,且我也不是需要长时间在外办公的人,所以酷态科 15 Ultra 还是更适合我的产品。

165W 的话充满 15 Ultra 只需要不到 40 分钟,充到 80% 的时候 C2 口会断开供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关注充电功率也不关心充电时长,要充电的时候接着一晚上就好。但作为一个喜欢观察各种数据的人来说,酷态科 15 Ultra 的新奇之处就是能详细看到每个接口的数据、能用多久或者多久才能充满,加上单口 140W 或者双口最高 165W 的回充速度,看到就是很爽。

酷态科 15 Ultra 也配有一个功能控制按钮,但能控制的选项不算多。一个就是 C1 接口的输入输出控制,另一个则是屏幕常亮开关,长按开关 2 秒切换具体选项下的设置。我目前没什么场景一定需要控制 C1 接口的输入输出的,可能以后给别的充电宝充电的时候用得到。至于屏幕常亮开关,我这里也用的不是非常多,本身酷态科 15 Ultra 屏幕亮起的时间就挺长的,真的要看数据的时候点一下开关也问题不大,

整体来看。酷态科 15 Ultra 相比于 ZMI 20 号移动电源还是重了好多了,但问过行业内的朋友表示重量增加和 3C 认证有关;况且酷态科 15 Ultra 反而还缩小了一点,反而更易于携带了。最后,酷态科 15 Ultra 也支持读取 E-MARK 芯片,在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也算酷态科家一贯都有的功能了。

@鲸鱼鱼:斗鱼

  • 参考价格:¥30

起因是我和朋友闲逛时,瞥到路边小摊上堆得高高的盒子里有五彩缤纷的小东西在游动,走近一看竟然是「穿着高定礼裙」的斗鱼,我哪儿见过这种阵仗,当下就心血来潮选购了一只。

回到家我才想起来查查斗鱼好不好养,所幸摊主也没有虚假宣传——斗鱼确实算是新手友好的观赏鱼。斗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都不高,自来水静置 24 小时挥发其中用于消毒的氯,就能用来给鱼换水;适宜水温为 24~28 ℃,在深圳这个地带通常室温水也能满足条件。斗鱼还有个独特的呼吸器官,可以直接在水面呼吸空气,而不完全依赖鱼鳃,所以一个简易的小鱼缸就能养活它,不需要额外打氧。再加上斗鱼好打架的个性,单养反而更合适,不用考虑它没有同类朋友会不会孤独。

气鼓鼓

因为斗鱼好斗的个性,一个观赏方法是给它一面镜子,斗鱼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会以为是竞争者,便张开下巴的鳍摆出攻击姿态。不过这样的「刺激」偶尔来几分钟就好,就跟牛马上班也需要摸鱼休养一样,斗鱼长期对着镜子或者竞争者,也会紧张、压力过载。

要说养斗鱼唯一的懒人劣势,就是得勤换水了。虽然每隔三四天我就会给它换掉缸内一半左右的水,但因为简易小鱼缸没有过滤系统,所以凑近仔细看还是能看出缸内漂浮着一些没有清理干净的杂质。不过一个带过滤系统的鱼缸,再加上斗鱼喜欢的水草、躲避屋,一套下来也得小几百,没发工资前只能委屈它再住一段时间「贫民窟」了。


我们近期开通了新玩意的社媒帐号,更有更多新奇产品和服务以视频方式呈现,快来关注我们吧!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新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