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介绍
今年上半年搬到了新的小区,开启了新阶段的生活。到六月底,晚上睡觉时偶尔能听到低频嗡嗡嗡的噪音,在深夜的静寂下格外突出,甚是影响睡眠。在忍耐的几周里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1)噪音不是持续不断,而是持续几分钟,暂停几分钟;(2)噪音不是每天晚上都有,每周的出现的日期不定;(3) 噪音能够通过墙体传播,卧室门窗紧闭时尤为清晰,打开门窗由于背景噪声变大,噪声反倒不再突出。
在某天深夜被噪音折腾的心烦气躁难以入眠后,在小红书看到朱林博士的账号,介绍使用手机应用Spectroid记录噪声的频谱特征,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大量经验在群内为大家分析定位可能的噪声源头,在此特别感谢朱林博士的帮助。于是又花了几个晚上在阳台、卧室记录不同位置的噪声信息。但是由于卧室一侧临近公路,即使深夜也有一定的噪声,导致记录的噪声频谱特征不很明显。朱林博士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建议先排查空调外机的噪声,包括空调压缩机的运行噪声以及安装支架和外机外壳的震动噪声,排查顺序为楼上>楼下>楼上的楼上>左右邻居。
有了方向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定位的问题。新小区租户较多,搬来不久连邻居也没碰到过几次,挨家挨户上门沟通断电排查感觉困难较大。正好工作需要手边有台手机外接的红外热像仪,于是打算尝试一下,看看能否通过光学手段定位到噪声源头。
2. 房屋环境
受噪声困扰的卧室朝南侧,再朝南还有向外突出的阳台,空调外机都放置在阳台东西两侧的楼体上,部分外机外侧还有保护栅栏,具体见图1。

小区内楼宇较多,卧室对面正好有一栋相同结构的居民楼,本户属于中高层没有树木遮挡,能够在对面同楼层方便观察,两楼间距通过地图软件测量大约为50m,这些都为后续的成功定位提供了必要条件。
3. 设备信息
定位使用的手机红外热像仪为海康微影的P20maxV2(非广告,见图2),支持安卓和苹果设备,选择这款的原因是手头只有这个设备。需要注意的是,旋转镜头可以手动调整焦距,由于两楼之间距离较远,需要调整焦距找到最清晰的画面。

除了这款,其他具备类似功能的红外热像仪理论上都能实现同样功能,但分辨率和成像距离可能对效果都会有影响,没有使用过对效果不做保证。
4. 定位过程
一个周末的上午,一大早又听到了噪声,于是带上手机和红外热像仪去对面楼同楼层的楼梯通道进行定位,通道内正好有窗户可以直面卧室。先用手机拍了张楼体外墙照片方便和之后的红外结果进行对比,之后接上红外热像仪调整焦距找到最清晰的成像效果,结果如图1所示,除了原本的几个空调外机,还发现了藏在栅栏后正在工作的2台空调外机。
由于红外热像仪的视野较小、分辨率较低,照片结果难以对应准确的楼层。因此需要手机拍摄照片和红外照片对比定位。图中红框内的2台外机是本户的空调外机,开机运行是为了作为已知特征方便定位,两台空调都接入了智能家居,可以手机控制开关实现不同的运行状态组合,确保定位准确。
红外照片中除了本户的空调外机,剩下正在运行的4台空调外机中,按照朱林博士的建议,楼下1号外机的嫌疑最大。后来联系了物业,一起去楼下住户家中探访,一进门就听到巨大的空调外机噪声,至此噪声定位过程结束。
5. 后续解决
物业很负责的帮忙沟通,楼下的住户态度也很好,由于一侧卧室的空调外机噪声太大,因此有时会去隔壁房间休息(也解释了为何会出现开头噪音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的情况)。后来楼下住户联系了房东更换了空调,问题得以解决,皆大欢喜。
相比定位噪声源的过程,对很多人而言这部分有时候要更加困难。再次感谢所有人,也把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对同受噪音困扰的朋友有一点点帮助。
6. 注意事项
- 本次的顺利定位过程有运气成分,与所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可能不具备通用性,不能保证成功率。
- 红外热像仪使用时一定注意调焦,直接决定拍摄质量。
- 手机应用中可以设置红外热像仪的参数,定位时使用的设置为:发射率(水泥混凝土0.95)、距离(最大15m)、测温范围(一档-20-150℃)。参数设置可能对结果的影响不大,没有对比过其他参数。
- 红外热像仪的拍摄结果是伪彩色图,即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强弱绘制指定的颜色,定位时使用的效果为彩虹,没有对比过其他模式。可能会受到当前拍摄区域内温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色彩对比尽量保证拍摄对象较为简单,可以尝试调整拍摄区域范围。
- 定位时间为早上九十点钟,此时整个楼面外墙的温度不是很高,因此红外热像仪的结果中空调外机非常明显,没有在下午等时段进行过测试。
- 定位时位于对面楼同楼层,可以正对整个墙体,没有测试过在楼下倾斜拍摄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