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自从青春期过去,不再长个子以后,体重和健康就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我试过做操、游泳、打羽毛球、节食,来来回回减重又反弹了好几次。终于,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最后的这一轮减肥里,我用最轻松和日常的方法减下了50斤体重,并且在最近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力量训练。为了减肥培养的习惯,现在也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计划一直践行下去。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做到了几年前的自己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我想是时候认真为自己写一篇复盘,也给同样面临体重困扰的朋友提供一点个人的经验。

失败的三次减肥

在谈论最后一次成功之前,先回顾一下失败的前三次减肥经历。事实上,这三次减肥,都成功减去了20-40斤的体重。说它们失败,是因为每次减肥过后全都反弹了,而且每次反弹都比上一次更重。

第一次是在初中毕业后。当时可能因为年龄和身体的成长,身高的增长基本已经停止,很快就转为横向发展,有了超重的趋势。再加上中考体育备考的痛苦经历,初三结束后的暑假我决定开始减肥。小的时候我没有学过游泳,于是想在那个暑假学会,通过游泳锻炼身体减轻体重。游泳确实是很适合我的运动,足够消耗体力,呼吸有节奏不容易喘,又不会出汗或者腿痛。在游泳班结束后,大约20天的时间,我每天游泳1公里,晚上只吃西瓜,如愿减掉了20斤的体重。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非常有成就感。

然而好景不长,上高中以后,我不可能保持那样的运动量和饮食控制。再加上学业的压力,体重很快超过了初三的最高点。于是,高三毕业以后,我再次决定减肥。这一次的方法和初三一样,游泳加上晚餐节食。上大学后,大一基本保持住了体重。然而到了大二、大三,因为学业压力、对未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我很快开始暴饮暴食,体重也再次超过了高三的水平。所以,下次减肥是一定的了。

工作后,因为工作压力和宽松一些的钱包,吃的越发多了。大约在21年的时候,我开始了第三次减肥。这一次,饮食上我把晚餐改成了水果拼盘,运动方面主要靠公司组织的羽毛球社。大约半年多的时间,我的体重再次下降了三四十斤。然而到了22年,因为疫情影响,羽毛球社这样的集体活动暂停,我也没办法经常出门。窝在家里吃外卖的自己很快又胖了起来,并且再次胖出了新的高度。

俗话说,事不过三。三次减肥三次反弹的我,终于开始认真反思和回顾之前采用的方法。游泳固然效果极佳,但是天天去还是很麻烦的。但凡游泳馆远一些,或者天气冷一些,去的频率就会大幅度降低。打羽毛球很有趣,可是需要搭子,也需要场馆,很难每天去。从饮食上看,晚上只吃水果在短期内减重效果很好,但不可能长期坚持,每次减肥期过后回到正常饮食,几乎必然反弹。我不想再做一次无用功了。当时,我的体检指标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平时的身体也常常感到不适。于是我决定,从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开始,每增加一个减肥习惯,都要坚持一辈子。

轻断食
 

最重要的还是饮食上的改变。毕竟如果吃了太多的热量,健身再努力也很难弥补回来。考虑到水果晚餐无法坚持,我决定还是吃正常的一日三餐。不过肯定不能没有变化。我查看了一些饮食方案,最后选择了5+2轻断食。

协和医院的食谱参考

最初看到这个方案,据说是央视和协和医院推荐的。因为一周只有两天控制食量和饮食结构,不伤代谢。实际尝试了以后,发现这个方法除了不伤代谢,还有别的优点。提到轻断食,我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16+8轻断食。但我认为,16+8是一个很难坚持的方案。对于我们一般要上班、工作的人来说,如果稍微加班,或者遇上聚餐,16+8的节奏就守不住了。一旦守不住,又容易因为破窗效应,对减肥整体上失去信心。5+2轻断食则不然,一周以内任选两天进行控制,完全可以安排到生活节奏平稳,没有特殊事件的两天。这种灵活性让它很容易实践。

开始轻断食后,我也逐渐有了一些心得。首先因为我体重比较大,所以相比推荐的食谱,我增加了一点饭量。主要增加饱腹感强的蛋白质,避免我在这两天里忍不住多吃;没办法自己烹饪的时候,我就在便利店寻找鸡蛋、速食肉类、包子这种营养成分明确,分量不大的食物;我把轻断食日安排在了工作日的周一和周四,避免放在连续的两天,也避免放在周末。毕竟,周末就应该去吃好吃的。

慢慢我发现,轻断食的这两天,我没有变得萎靡不振,反而特别精神。因为这两天会刻意吃一些干净、健康的食物,所以肠胃不会闹腾,不会晕碳,身体也变得格外轻盈(相对而言)。我的胃一直比较敏感,过去经常胀气和反酸。轻断食几周之后,我明显感觉到肠胃的整体状况变好了。同时,食性也在逐渐转变。即使不在轻断食日,我也自然地越来越偏好相对清淡、健康的食物,有一次去到麦当劳,因为浓重的牛油味,我甚至没有吃完一个汉堡。这对过去的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在饮食改善的道路上,还有两个附加项,其一就是自己做饭。减肥实际上从来不需要天天挨饿,需要的只是调节摄入营养的比例,自己做饭恰恰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营养结构。在外卖那里不要钱似的大量放入的油、盐、糖和香辛料,到了自己做饭时就下不去手了,几乎一定会有所收敛。而且,蛋白质、碳水、脂质的比例也可以亲自调控,进而在不挨饿且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减少热量摄入。最初,我也觉得做菜麻烦,不过渐渐地我把它看成一种调剂心情的方式。不必挑选特别的食材,亲手做一点简单的菜,哪怕是糊弄饭,心情就从工作转换为了居家。如果做精细些,那做菜这件事还有创造性的乐趣。亲手给家人朋友做一顿,更能拉近彼此的感情。对我来说,做饭是件一举多得的事,完全值得一番忙碌。当然,不可能总有时间做饭,没时间的时候就要留心挑选身边相对健康的饭店了。

另外,做饭还可以避开糟糕的“健康餐”。恕我直言,白人饭实在是太难吃了。中国是全世界蔬菜产量最高的国家,一国的产量占全世界的60%。我们还有许许多多丰富的烹饪技巧和饮食文化,为何谈及健康餐想到的总是沙拉?当然这一点上,国内的餐厅要负一些责任,毕竟许多中餐馆的素菜上都飘着油花。这时候,自己做菜就成了兼顾健康与口味的一条路径。有人会说,生食果蔬营养最全面。这话不错,但饮食健康不光有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天天咀嚼生菜叶子,别人不知道,我的心理肯定要出大问题。水煮或少油清炒的蔬菜、肉食,吃着心理开心,身体也不会有什么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轻断食日午餐,虽然看起来像白人饭,但口味和烹饪方法都是中餐风格

另一个有益的习惯是多样化,自然化的饮食。现代人很容易把饮食简化为营养素和卡路里值。在减肥食品的市场上,各种深加工的“健康”食品,减肥代餐也大行其道。天然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微生物混杂在一起,即使整体热量稍高,正常摄入也不会造成健康问题。而在深加工的现代食品里,营养素极其单一。事实上大多数深加工食品,无论是否标榜“健康”,都是由玉米、大豆、小麦、肉四种原料组成的。经过提纯的单一营养素不利于吸收,给人的肠胃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再加上去除了与食物共生的微生物,甚至添加抗生素,进一步削弱了肠道菌群,使人的肠道无法很好地处理摄入的种种营养物质,最终导致肠胃问题或体重失控。1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一个星期会吃大约150种食物,而现在大部分人只吃了不到20种。我们的身体是被狩猎和采集的生活塑造的,有什么就要吃什么。所以我相信在这件事上大可以放心地复古。就我自己而言,很难说多样化的饮食让我的体重降低了多少,但我可以明确感受到它给我带来充足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

散步

在运动上,我也贯彻了懒人原则。对我来说,跑步肯定是不行的。我体重基数大,一跑就喘,天天跑步想起来就痛苦;游泳也不行,离家最近的游泳馆只有25m长还很挤,更远的游泳馆就不会经常去了;打羽毛球不错,但是一定要找人跟自己一起,时间也不好凑;骑车子好像不错,但公路车坐位太窄,骑得屁股疼,加上附近公路大车也很多,遂作罢;去健身房举铁呢,我也买了卡,但是想起那个单调的封闭空间,看不懂的器材和酸痛的肌肉,我也不想去了。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一个不算运动的运动:散步。

其实就算散步,我都没有动力每天去。所以,我必须找到更多动力驱动自己。第一个就是看风景。我住的地方离市中心远,附近有许多没有开发的地块,还有一片没人管的小湖。如果时间合适,我就会走路去湖边看夕阳。几年下来,留下了不少印象深刻的瞬间。春天有嫩绿的柳枝和随处可见的桃花、樱花;到夏天,云朵变低,像棉花糖一样,天空变得无比清澈,落日后还会有蓝粉相间的霞光;到了秋天,云层变薄,空气里开始回荡桂花的清香;冬天,可以看到落日的位置终于移动到南边,从平地钻入了高楼当中;偶尔还会有深蓝色的雨雾,吞没了延伸的水波,映照出树枝的剪影。被城市隔离的时节和自然,一点点回到了我身边。天公作美的时候,我都不大会想锻炼身体的事,只是看着窗外,觉得不走出去欣赏实在是可惜。

散步时欣赏的霞光

散步的另一动力,是可以专心地听播客。我喜欢哲学、佛学这样形而上的内容,然而它们的原著实在太难啃了。还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老师出来,把通俗化的解释做成了音频节目。于是我就在每天散步的时候,听这些内容。后来我听说,散步有益于思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们就被称为“散步学派”。在吕克昂学园中,它们一边在花园或林荫道中散步,一边探讨哲学问题,无比轻松惬意。这样的搭子我还找不到,索性就先和电波里的老师们为伴。散步这么久,不光是身体健康上有所改善,几百个小时的节目、沉思和放松,也让我的心灵健壮了许多。

还有一大动力,就是情绪。有一次因为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我心情很差,于是直接回家没有散步。但回到家后我发现忘记打卡了,于是不得不穿好衣服冒着寒风重新去公司打卡。没想到打卡后慢慢悠悠走了一会,难解的心结居然自动打开了。那是我第一次无比清晰地体会到运动对心情的鼓舞。即使烦恼一件都没解决,身体活动了,心情也能变好。后来我发现,运动不止能让心情好转,还会提高运动后一段时间的行动力。据说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对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有信心。这种信心很难用理智调动,但却可以通过身体的行动获得。所以如果想要克服拖延症,运动也是一把不错的钥匙。我也用这种心理效果帮助自己克服运动中的辛苦,刻意多回忆运动后的舒适和高效,而不是过程中的酸痛和汗水。

肯定有朋友担心散步的运动效果。就我的经验而言,散步的长期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只谈一天两天,散步消耗的热量不算大。但它的好处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完全可以发展为一生的习惯。天气冷的时候,我会选择中午散步;到了夏天日落时间晚,我就赶着夕阳时间去散步;如果偶尔有事要办,距离不太远就走着去。无论什么情况,散步都可以融入我的生活当中。日积月累,散步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减去几十斤的体重需要数月,在这之前,散步已经让我的心率状况大幅度好转。在我开始散步前,静息心率几乎接近100。散步一两个月之后,再进行测试就降到了80多,基本回到正常水平。像这样的反馈和回报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最近一个多月,我终于开始稳定地进行力量训练。但我知道,对于两年前的我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两年时间,就是最不起眼的散步,帮助我一点点改善了体能和习惯,给今天进阶的运动打好了基础。未来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也不担心。现在我相信只要把今天的运动做完,未来自然会一步步展开。

其他习惯

除了饮食和运动,还有其他有益的习惯。主要是饮水和睡眠。

据说饮水能够提高人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具体能减掉多少,网络上众说纷纭。但我觉得,减肥并非一个单一的,数值化的目标。体重只是衡量身体的一项数据,减肥真正的核心目标依然是健康。从健康角度论,饮水的好处不言自明。我也用了许多种办法引诱自己多喝些水,比如买好看的杯子,喝一些咖啡和茶,使用饮水app检测等等。这里特别推荐饮水app waterminder,功能比较完善,也可以免费使用。

睡眠的作用就更明显了。首先,要想执行好每天的运动习惯,必须先起得来,有足够的精力,这就需要良好的睡眠。当然了,良好的睡眠本身也有助于减重。最近我已经不再频繁得测体重了。之前监控体重时,如果一个阶段睡眠不规律,就很容易进入平台期,甚至体重不降反增。关于这个的研究和科普网上很多,我就不多赘述了。这里仅仅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强调一下。

情绪

前面谈了种种具体的方法,这一节所说的情绪,似乎和减肥关系没那么大。但就我的亲身经验而言,情绪是减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甚至对我来说,可以说是根本性的东西。

对我来说,我是先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自己的情绪问题,才在减肥上走入正轨的。过去,我常常因为心情不好而暴饮暴食。今天遇到了糟糕的事,吃个冰激凌补偿一下自己;明天遇到了喜事,再吃个冰激凌奖励一下自己。一悲一喜,数千大卡就下肚了。面对汹涌情绪和美食的组合,大多数人恐怕都没什么抵抗力。所以我认为,应对情绪性的暴食,要想管住嘴,一条只破不立的戒令是不管用的,必须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其他支柱和出口。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哲学、文学、电影,找到了疏解负面情绪的方法,才会有能力落实具体的减肥行动。

当然了,我是个情绪比较敏感的人,所以需要先解决情绪,后行动。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关系也可以反过来,也就是先行动,然后行动会使得情绪变好。我自己也体会到了这一效应,在前面饮食和散步的段落都有提及。但要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也需要适当地运动和控制饮食。如果给自己定的计划太严格,太痛苦,不仅无法促发积极情绪,还有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的反弹和爆发。有些朋友在超高强度运动后大快朵颐,暴饮暴食;或者因为一段时间的高压减肥情绪低落,达到目标后放飞自我马上反弹,这些都无法达成稳定减肥的目标。轻松的减肥方法或许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贵在坚持。良性循环一旦建立,未来总有一天可以轻松地做到现在难以企及的目标。

方法论总结

以健康为目标:我所提到的全部减肥方法,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以健康为目标。我读到一句很好的话:“减肥不是目的,而是健康生活的自然结果。”在我严重超重的阶段,减重的目标是清晰的。但到了现在,我已经不太在乎自己的体重了,更关心的是健康的习惯和生活状态。我相信生活健康了,体重自然会回到合理的水平。除非有特别的目的,否则完全不需要采取任何极端的方式。

顺应自己的特点:减肥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偏好,选择具体的方式。我开始减肥时,基数很大,运动热情也不是很充足,所以才用了最简单的方法,所以也仅能为情况相似的朋友提供一点参考。对于条件和处境不同的朋友,具体方式自然也会有些区别。

循序渐进,得过且过:就像前面文章提到的,如果最初做不到困难的运动,或者没办法实施全面的营养管理,那么先从简单的方式开始也无妨。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事情就会慢慢变好。人的注意力、精力和实践是有限的,好的习惯也需要一项一项专注的培养。一心二用,未必能做得扎实。同时,我也不太担心减肥习惯的中断和缩水。“破窗效应”导致的放弃,问题全在于目标太高,达不到目标就灰心,灰心了就放弃。然而目标都是人拍脑袋想的,与现实不符太正常了。对我来说,即使今天的健身任务只完成了一半,也比没做要好;如果肌肉酸痛无法做力量,那今天就先散步;如果一段时间都做不好,那肯定有原因,就去想原因。从始至终,不责怪自己,明天开始能做到,依然是好样的。

照顾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一体的。减肥措施再周密,如果导致心情变差,失去了动力,也多半会失败。心情与身体形成良性循环的减肥方案,即使现在进展不快,持续下去效果也会很可观。

觉察立竿见影的好处:减肥是个长远的目标,然而长远的目标在人心里最没力量。就好像减肥50斤的宏愿比不了眼前的朗姆葡萄冰激淋;功夫熊猫里的阿宝那样热爱功夫,真练起功来依然要靠食物引诱。安稳的胃、天然食材的鲜香、充足的精力、美景和知识、平稳的心情,这些都是减肥习惯中立竿见影的好处。仔细觉察这些感受,用好的感受而不是意志力打败自己的惰性和对健康习惯的抵触。另一个角度看,长跑的时候,想着进度条反而更累,只关心每一步反而会轻松些。现在我也不想一个月能不能坚持下去,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今天,今天能做到就是成功。

别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别在家里和工位放零食。如果一定要放,水果和蔬菜干总比薯片好些。意志力是好钢,好钢需要用在刀刃上,天天用肯定会卷刃。

坚持就是胜利:相信读者也会发现,前面的许多条总结,目标都指向坚持。这也是我前面一直强调的。我认为减肥不该是一种阶段性的努力,而是应该延续一生的习惯。即使在一段时间要突击减肥,也应该在突击的后期逐步建立新的习惯。同样的行为会导致同样的后果,如果减肥期结束后再次回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反弹几乎是注定的。另外,如果在减肥习惯本身造成了过大的压力,也需要及时调整。正如前面一再强调的,即使现在都方法减肥很慢,坚持下去也会有显著的成效;但如果因为突击减肥半途而废,甚至对减肥和运动产生了厌恶情绪,那这件事恐怕就真做不成了。


 

先写到这里吧。减肥这件事,融入生活的时候不会觉得很麻烦,但写下来篇幅居然这么大。即使这样,中间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展开。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减肥可以仅仅关乎体重和外貌,但它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转变习惯,甚至改变人生观的转折点。它可以很难,但也可以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