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少数派er,

我是大熊Bear,一名独立开发者。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我刚完成的作品——Timeto。但在介绍它之前,我想先聊聊我为什么要做它。

Timeto App

我们是不是,都成了“效率”的奴隶?

正如你们所熟知的,我们已经陷入了一场数字工具的“军备竞赛”。我们的待办清单越来越长,日历被五颜六色的任务填满,手环上的“成就”徽章越来越多。我们用尽一切手段去量化、追踪、分析自己的时间,试图榨干每一分钟的价值。

但结果呢?

我们好像并没有变得更从容,反而越来越焦虑。我们总在担心清单有没有完成,打卡有没有中断,数据好不好看。我们成了自己设定的KPI的执行者,我们还需要手表告诉我们焦虑不焦虑,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应该自己更清楚。

我开始反思:这种将生活无限“任务化”和“量化”的路径,真的对吗?

找回“课程表”式的秩序感

我怀念起学生时代那张简单的“课程表”。

它从不规定我“今天必须背完20个单词”,它只是安静地告诉我:“晚自习开始了,这是学习的时间。”它不制造焦虑,只提供秩序。它相信,在正确的时间区块里,你会自然而然地去做正确的事。

成年人的世界,也需要一张属于自己的“人生课程表”。

基于这个想法,Timeto诞生了。

它不是待办清单,不是习惯打卡,而是一个为你绘制「每周时间地图」的极简工具。

Timeto如何工作?—— 一张地图,两个动作

第一步:绘制你的「时间地图」

你只需花一次时间,为自己的一周划分出不同的“时间区块”。比如:

  • 周一到周五,上午9-12点是雷打不动的“深度工作”
  • 下午3-4点是处理邮件和沟通的“协作时间”
  • 晚上9-10点是留给自己的“阅读充电”
  • 周末,则是完全属于“家庭”“放松”的大块留白。

第二步:把一切交给「小组件」

这是Timeto的灵魂。设置好之后,你几乎再也不用打开App。

锁屏小组件

它的桌面和锁屏小组件,会像一个沉默的灯塔,安静地告诉你“现在是什么时间”以及“这个时段还剩多久”。

当你想刷手机时,一瞥锁屏,看到现在是“深度工作”时间,也许你就会把手收回来。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茫然四顾时,看到现在是“家庭时间”,你会更心安理得地放下一切。

它不提醒,不要求,只是“呈现”

我们坚决不做什么

为了守护这份“极简”,我们固执地砍掉了很多功能:

没有待办清单: 我们相信区块内的专注,远比完成多少个小任务重要。

没有打卡记录: 我们希望你摆脱“完成欲”的绑架,找回内心的节奏。

没有恼人通知: 我们相信内在的秩序感,而非外在的催促。

为谁而生?

如果你也曾被复杂的效率系统所累,渴望从“任务的海洋”中挣脱出来,重新找回生活的秩序与节奏,那么Timeto可能是为你准备的。

它还很年轻,甚至有些“简陋”。但它背后的哲学,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献给所有“时间焦虑者”的一份答案。

期待听到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