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周热评
来自文章 《年轻的朋友,咱们不要太心急|关于耐心的3点思考》:
得闲 (+2) 果然阅读是一个非常棒的习惯,因为自己的一些感受其实已经被他人用很系统很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了。通读全文,已经拍大腿叫好三次有余了。
去海岸烧篝火 (+1) 还是人骨子里追求安全感,想要一个确定结果的承诺、想要掌控。我最开始也好像小看长期主义这个词了,它根本不是短期主义的对立面,它面对的是无数个短期,不是 1 v 1,而是 1 v N。这才让人恐惧,失去耐心。是的,阅读和写作就是我们对抗这一切的武器。
来自文章 《WordPilot英语学习插件搭建》:
Renais (+0) 参照了这篇文章中的提示词,让 AI 的翻译更加具备记忆训练能力。
AI 的接入使用,可以让学习更加场景化,让输出更加贴合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
来自文章 《 Switch 2 -- 有独占游戏的 Switch Pro》:
真是滑稽有趣 (+4) 已入手,没有 Switch 1,目前认为 Switch 2 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开心最不后悔的一次购物。主要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和便携:之前是把电脑主机连在电视上的,如果想要玩游戏就需要开机、开 Steam,还是比较麻烦的,现在直接激活 Switch 就好;另外出游的时候在动车上飞机上都能玩,甚至在家可以先在沙发上玩,要睡时躺在床上接着玩。二是第一方游戏,刚入手就已经扑在塞尔达 70+ 小时了。为什么不考虑 PS 和 Xbox,主要还是想玩的游戏更多在 Switch 这边,而且一直认为 PS 和 Xbox 的独占总有一天会移植到 PC 上。
绘事后素 (+2) 同感。现阶段就像是 New 3DS 之于 3DS,增加了一些设备独占游戏。目前没有升级欲望,等宝可梦 Gen 10 再升。
来自文章 《一日一技 | 用 AutoHotkey 偷偷背单词,甚至读本书》:
Evity (+0) 之前有个类似的摸鱼背单词小玩意,Windows 专属,叫 ToastFish,不过好久没更新了。
来自文章 《具透 | 新设计、桌面化……iPadOS 26 中你值得关注的新功能》:
SongWang (+25) 看了几篇少数派关于苹果新 OS 系统更新的功能点,发现其实苹果的更新并不少,甚至很多。
但是市场上依然有很多用户的声音说苹果今年挤牙膏,在我看来这部分人已经被国内部分 OS 厂商的迭代或者营销规训了。
我观察到国内 OS 的常规迭代策略是经常性地做设计重构,不停推翻既有设计,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设计,以满足用户猎奇或者尝试新鲜感的心理来促成新机型的推广。苹果的策略似乎一直都是一个样,不停在做设计沉淀和打磨,以至于今年的功能更新更多会是在一些很深的地方,这部分对于深度使用苹果系统生态、愿意捣鼓钻研的用户而言是很棒的,因为这是一种对他们工作流或者使用习惯上的设计补全;反之,极大部分用户或者观众都会把焦点聚焦在视觉更新上,用对视觉的感知来评价 OS 26 的工作量产出和产品优劣……
不过近年来国内厂商在这块都有所改进,大部分产品线的软硬件形态都慢慢固定下来,并且在逐年开始优化,这对用户而言是好事,不要让科技的乐趣只局限于视觉,而是帮助用户塑造良好的工作流。
Fivemoon (+12) 最遗憾的还是没有了侧拉,经常用的都知道这个功能在偶尔回复消息、临时保存个文件有多好用。
少数派88686656 (+2) 其实我还挺喜欢台前调度那套保持互不遮挡的逻辑的。不过确实有时候调不到想要的位置(主要是想把某个 app 靠到左或右的时候只能居中)。
以及放大程度受限(开头几个版本可以把其中一个 app 拉到全屏,后面改成多任务就只能小窗了😡)。
三大杏玉 (+1) 侧拉功能取消太可惜了,侧拉和分屏可以说是我购买 iPad Pro 的最大原因。能在最大限度利用整个屏幕玩游戏的同时偶尔刷下微博或者回复下消息。新的多窗口功能似乎缺少快速呼出另一个 app 的能力,要打开 Dock 栏选 app 的话那也太繁琐了。个人心里侧边栏功能是比肩 Alt+Tab 的最常用快捷键。
来自文章 《一日一技 | 如何用命令行将音乐转码到 iTunes Plus AAC》:
球球爸爸 (+3) 谢谢分享,如果能附带一个 Mac 版快捷指令下载链接就更棒了🐶。
douzi1991 (+0) 其实在 Mac 下,直接右键就可以将 WAV 等格式转换成为 iTunes AAC(FLAC 不行)。
我之前都是通过 XLD 先转到 WAV,再用右键转成 AAC。
因为 XLD 还有个优势,就是可以解决整轨的音频(如 FLAC+CUE,APE+CUE)。
来自文章 《本周看什么 | 最近值得一看的 9 部作品》:
潘誉晗 (+8) 1、《罗小黑》有彩蛋。电影真的太可爱了,后遗症是已经买了盲盒然后吃了几天麦当劳了,因为小黑吃东西太可爱了。
2、非常推荐小伙伴们看《长安的荔枝》的时候把片尾曲听完,歌词写得真的很好。6K 的林邑奴和刘德华的杨国忠我觉得是整部电影演技最佳。
3、《扫毒风暴》那两个女杀手,建议查查,不像演的。秦昊的人物有原型,我去搜索了一下,逆天经历。
4、《荒野狂境》的豆瓣评分不算亮眼,但是公园风光配合案件看,别有风味。我是投屏看的,很棒。可以电视上看的小伙伴的话也建议投在电视上看。
5、为了看《爱的学校》,我上个月看了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一本牛郎相关的书籍《梦幻之街》,讲述了歌舞伎町五十年的发展史,有兴趣的话可以配套看。
来自文章 《具透 | iOS 26 Public Beta 终于来了,升级以后记得试试这些功能》:
AegIszephyr (+14) 偷偷加了全屏操作的返回应该算是解决了一个千年大坑吧。
BlueFish (+10) 稍微有点意外的是,同样是调用系统键盘,已经适配的应用(如 Safari)就是新款键盘,未适配的应用(如微信)还是老款样式。
SongWang (+6) 我不明白 iMessage 的背景图更换和投票功能和硬件有啥关系,这也能仅适用 15 Pro 以上机型……包括语音实时翻译,这玩意不就现有的语音翻译功能可以直接实现的么,应该也不调用模型吧,低版本机型也阉割了。
对话框居左排版真的有点怪,尤其是面对中文这种简短文本内容时,更奇怪了,不明白大部分控件都是居中排版,灵动岛也是居中的,就只对这块做居左排版……
恒笑 (+2) 我的小 12 Pro 真的好努力好努力在跑 iOS 26 了。跑一会儿就发热,抖音开一会儿桌面图标就要重新加载,真是辛苦它了!
来自文章 《如何彻底解决 PC 外接声卡卡顿爆音》:
少数派40140523 (+2) 作为一个使用 UR12(和 UR24C 其实一回事)录歌的产品用户必须插一嘴。经过无数次测试确认,这个莫名卡顿然后恢复的问题 100% 和电源有关,是 Windows、CPU 和 PC(USB)三者在电源动态分配上的作用最终影响了声卡。尤其是如果 PC 是双显卡系统(典型就是我的手提电脑),就要再多一只鬼:必须确保没有在使用第二显卡的软件在同时运行。
其实播放还比较少发生卡顿,录音才是频繁。这问题在我这里最典型是什么呢:比如开个 Audition 录歌,声音稍大了一些电平表波动猛烈冲顶,就能突然卡掉,0.5 秒内是完全录不到然后还能看到录音的波形幅度从无到有的回升过程。
感谢作者发掘的方法,回头我也试试对录音有无帮助。
lhb5883 (+1) 感觉老老实实用全大核 CPU+LTSC 版的 Windows 比较好,我自己是 AMD 5800+Windows Server 2025,感觉还是挺稳定的。
来自文章 《濑户内海之夏:远山淡影,爱的呼唤》:
少数派89838221 (+0) 之前 TikTok 老刷到这个就去了,5 月初从神户坐的凌晨 1 点始发的船去的高松,然后继续坐船去了丰岛。但是感觉除了下坡的那一段海边公路其他地方挺普通的,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去的,觉得有些无聊。
来自文章 《玩转人体工程学:浅谈电脑桌的选购和改造》:
JimLu (+7) 做家具的。
一分价钱一分货吧,价格贵的主要都是贵在板材上。
黑胡桃木>白橡木>樱桃木>白蜡木>红橡木>山毛榉木>橡胶木>多层板>密度板。
能用实木就尽量不用多层板和密度板,吸的都是胶水毒气。
黑胡桃木和樱桃木防开裂变形最好。
电机 Linak 双电机最好,然后是国内捷昌等,主要集中在绍兴,宁波也有一批。
桌架最好让拿个检测报告(SGS 的最好,其他国内总是可以做点猫腻),看看承重。问下是否电机和桌架带自锁功能,升降桌不自锁也会费电。
噼哩啪啦砰 (+3) 宜家那个乌鲁斯佩电竞桌很好用,桌面大、桌腿可以调三档还是四档长度,桌板下还有个网兜可以装插线板。(还可以在墙面搭配相同配色的洞洞板)
之前帮基友从打折区 399 扛了一个回家,看他用的很香,自己原价 700 多也买了一个,目前非常满意。
来自文章 《社区速递 102 | 一周最热评、新玩意,以及派友们的「收纳黑洞」》:
噼哩啪啦砰 (+2) 苦茶子我觉得优衣库那个 AIRism(好像是这么拼写的)系列挺不错的,有弹性、透气。
之前下架了导致还得去日本背,前几天看国内又可以直接买了。
Enjisi (+1) 一年需要消耗 20 条内裤?这也太频繁了吧。
youby (+0) 运动内裤推荐迪卡侬 99 两条那个,非常好穿。
来自文章 《比奶茶和快乐水更清凉低卡,用这杯冷泡茶留住你的夏天》:
清顺 (+14) 冷泡预警:不要使用塑料材质。
买了日本 ASVEL 塑料壶,冷泡柠檬片。半个月后,发现壶身长霉菌。仔细清理后,重新泡了一壶放入冰箱,4 小时后再次发现霉菌。
目前改用玻璃壶+热泡,凉后再放冰箱。
特伦 (+1) 人人都爱 kinto 的玻璃壶,然而冰箱不够高不能竖放。所以买了能密封的 asvel 的塑料壶,也挺好用(不过当然还是更喜欢玻璃的颜值啊)。
kevinkoo (+1) Hario 那支冷萃咖啡瓶完全没必要买蓝瓶子联名版,蓝瓶子版就是把 Hario 原版的灰色涂装成 Blue Bottle 的蓝色而已,原版中亚海外购价格 174:https://www.amazon.cn/dp/B00TF7WSVI/
而且 Hario 有专门的茶冷泡瓶,价格也跟咖啡瓶差不多:
https://www.amazon.cn/dp/B00B7XK1IU/
两只瓶都高频用了三四年,非常值得推荐。
📒社区摘要
- 工作很忙中年人:时代交给了你工具,轮到你做点什么了
- 落霞孤鹜lxgw:字体清单 |「霞鹜系列」那些支持 GB 18030-2022 字符集的字体
- 永远飞翔的战音:活出青春,活出自我--广西游记之三访南宁【一】
- Sein:Liquid Glass 的两种幻象
- 木子淇:发现了苹果日历的正确打开方式!
- 别惹小炸毛:一些高考的回忆和感想
- 黑狗布雷特:《赛博朋克2077》最初印象
- Nnnobel:「宿舍改造札记」 繁而不杂,生活一隅
- 别惹小炸毛:首页文章不够看?我这样“改造”少数派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东眠的熊:神气小鹿护颈枕
- 入手渠道:天猫旗舰店
- 入手价格:141 元
因为今年上半年宝宝频繁夜醒,经常需要夜里抱起接觉或者侧身轻拍,极度困倦下姿势总是变形,时间一长发现脖子一侧开始痛。痛的位置大概在右侧胸锁乳突肌的位置,线上咨询医生后发现除了热敷、慢慢调理之外没有什么有效治疗的办法。与此同时,我发现 2 年前购入的宜家枕头支撑性也越来越差,这可能是导致我颈部不适的另一因素。所以,更换枕头成了我的首选方案。

对于「护颈枕」这个概念,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作为一个市场发行从业者,我相信任何一个针对痛点包装出来的概念都有一定程度在为营销服务,区别只在于这个概念为产品带来的溢价空间。
神气小鹿这款护颈枕是朋友推荐给我的,这个品牌在 B 站上也没少做宣传,本着就算没用也支持一下喜欢的 UP 主的想法,我从 B 站 UP 主的视频推广下跳转到淘宝购买了这款护颈枕。此外,我观察到很多价格比神气小鹿更贵的产品,也采用了相似的结构设计。

收到产品开箱,首先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个包装。风格与这两年火热的互联网家居产品差不多,都是很简约的包装,同时把产品压缩得很小。打开之后回弹力度不错,柔软度舒适度也 OK。

这款护颈枕对颈部不适确实有一些帮助,它的原理似乎是让人在睡梦中尽可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头颈姿势。使用这款枕头的第一晚,我把脑袋搁在枕头中间的凹陷区域仰睡,一度感觉很不习惯。虽然枕头支撑度适中,但我总感觉颈部无法放松。

等到第二天起床,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我疼痛的那一侧颈部有了明显的缓解,但另一侧颈部开始不适了。个人推测可能是这款枕头起到了一定的矫正作用,让我另一侧的颈部肌肉代偿了。
等到睡了一周左右,颈部的不适确实有了比较明显的缓解,但护颈枕的效力也就到此为止了。我在左右转头的时候,颈部的胸锁乳突肌中部依然会有比较明显的酸痛感,大概持续到两个月左右才慢慢痊愈。在这期间我也短暂地更换过家里其他的普通枕头,并没有让我的颈部问题产生反复。
从枕头的形状来看,我觉得这类护颈枕产品设计的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 中间凹陷部分适合仰睡,并且对颈部有个小坡度的支撑,仰睡状态下能避免向一侧滑落、歪脖子,应该能降低一些落枕的风险和颈椎损伤;
- 左右两侧做了更高的高度,适合侧睡,同时用的支撑性材料也不错,能够在侧睡的时候提供一个符合肩部高度的支撑(这款枕头有高低两款,可以根据身高选择不同款,提供不同高度的肩部支撑)。

从选购枕头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种结构的枕头都能起到一定的护颈效果,对颈部肌肉的还原、放松应该是有益的,但仅限于缓解。想要真正保护好颈椎,还是要靠日常注意姿势和锻炼。
💬一派热议
在上期第 224 期一派讨论《2025年,你成功找到「苹替」了吗?》中,共有 1157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留苹派:
光头加暴击 (+21) 我的 iPhone 11 在 21 年买的,我的计划是只要它不坏,我就一直用。最好是能用个十年。
派大星 3 (+17) 带着「苹替」这个念头去找安卓机,就离不开苹果。
不加柠檬的炸鸡 (+14) 几年前从 iPhone 换到过安卓来着,没满两年就实在受不了又换回 iPhone 了,那时候还是大学生,换手机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大的消费(当然现在其实也是)。目前还在用 iPhone,处于一种又爱又恨、无可奈何的境地 ——— 已经在 App Store 买了大量昂贵、优质的软件,已经在 iCloud 图库放置了大量的照片、视频,已经对快捷指令、输入法自定义短语、小组件做出了大量的自定义优化并形成了习惯,以上的这些都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iPhone 还没有烂到要让我抛弃这一切重新开始的地步,安卓也远没有好到完全解决了我的上述需求。总结:我这辈子就是被苹果给害了。(逃
Alei (+9) 只能说,如果不是 iPhone 独占的各种真的小而美的个人开发者形成的 App 生态,就 iPhone 硬件来说,早就不会是一家独大了。
少数派_997990 (+7) 至少现在还没有找到所谓的苹替,从使用习惯、屏幕色彩、app 精致程度到每种需要用到的功能,安卓都落后而简陋,用起来感觉更加无聊和不靠谱😂。
yopoyan (+7) 就安全性一条我留在苹果。
酥脆 (+1) 尝试了一周用三星小折叠当做主力机,这周又换回来了。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安卓的这些应用没有 iOS 的精致。很难舍弃 iPhone。再就是小折叠外屏的使用率太低了,能够正常适配的 app 目前来说都是 X、YouTube 这类的,国内小红书、抖音、微信,适配都一般。导致我每次掏出来做任何事都需要多加一步开盖的动作。很难习惯。
痛定思痛 TJ (+1) 苹果对于我最大的黏性是备忘录和照片,备忘录现在逐渐转向了第三方的笔记 app,照片不仅仅是转移和备份的问题,主要是苹果的「精选」和「回忆」,目前还没看到哪家的这个功能做的好的。
离苹派:
szljw (+8)
- 双卡双待,接打电话收发信息都会显示是来自哪张卡。
- 可以设置拦截骚扰电话(细分骚扰 / 推销 / 保险 / 广告 /...)。
- 信号不错,消息推送很及时。
- 有高刷,不会有卡顿和等待的感觉。
- 屏下指纹解锁,可以盲开手机,不用等待人脸识别 2-3s。
- 可以和 iPhone 互传相册 / 通讯录 / 日程,用 vivo 工作套件可以传到电脑上,方便备份。
- 下拉状态栏可以直观看到本月使用流量。
- 下载 Google 应用商店以后,外网的应用无限制秒下。
- 有原子岛,相当于 iPhone 的灵动岛,看验证码 / 应用通知提醒很方便(点一下灵动岛就可以复制验证码)。
- 自带相册进入画廊模式后,向上划照片即可删除。
- 小红书的图片可以拖到原子岛保存到相册,无水印。
少数派 76642826 (+5) 去年换了安卓阵营性价比最高的 realme GT5,长焦给拍照带来太多便利了,非常推荐爱拍照的选择 1 英寸大底的长焦镜头手机,日常拍人非常好用。
疯猫是我 (+5) 4 月 iPad mini→MatePad 15s 柔光版,个人感觉 MatePad 的多开模式下体验更好,Apple Pencil 延迟更低更加跟手,但是柔光屏的手写体验会更好。
5 月 Apple Watch S8 蜂窝→华为 Watch GT5,我的 S8 基本上 2 天 3 充,GT5 基本上可以顶 10 天,功能上没什么特别的体验,我觉得手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续航,总没电很影响我的佩戴欲望,但是 S8 确实会比 GT5 用起来流畅很多,可能是帧率高的关系。
5 月 AirPods Pro→FreeClip,佩戴感 FreeClip 完胜,有几次要睡觉了戴着耳机都忘了,但是开放式耳机不降噪,要是在地铁上还是 AirPods 好,但是运动的时候 FreeClip 无敌,音质感觉都马马虎虎吧,听个响。
6 月 iPhone 14 Pro→Pura X,除了原神没适配,目前觉得 Pura X 体验感不差,无痛切换,系统使用上有很多地方和 iPhone 很相似,主要是 16:10 很新奇,看书刷视频很舒服,每天上班都要被人拿去把玩一下,手感很好。
现在除了电脑基本从苹果生态换到华为生态,生态上功能上感觉都差不多,华为产品的小创新还是很让人惊喜的。
铁血大表哥 (+3) 上半年换了 OPPO Find X8s+,感觉体验非常好,无可挑剔,这次的消费降级给了我很多惊喜。没过多久我就又入手了 OPPO 新的平板,有一回加班很晚到家,领导突然来电话让改一个材料,我拿出 OPPO 平板,远程连上办公室的 Mac mini那一刻,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请将强行兼容进行到底。
WinGermanium (+3) 我曾经是果粉,全家都是果粉。当年去 US,分别买了 SE1、iPad Air 2 和 iPhone 7。我家人用这些设备用了很多年,然后呢,前几年 SE1 我用了一年半,iPhone 7 也用了一年半,最后实在忍不了换了 K70 Pro。
至于为什么忍不了,有多方面原因。一个是续航很垃圾,性能也很垃圾,芯片还发烫,开个 TIM 都卡,每天充电宝不离身,充电还慢。人家 888 和 A10 这垃圾玩意儿没法比,888 至少有点性能,A10 啥性能都没有。A9 虽然是「神 U」,但也相较于 6s 系列来说,SE1 体验非常差。反正唉,当年 iPhone 7 摄像头的防抖还坏了,导致根本没法拍照,还花了 180 修了摄像头。
除了硬件原因,软件也很垃圾。当年我看我好多朋友用 Android 的,挂个插件(比如防撤回)易如反掌,软件随便装,我苹果就不行,低人一等。他们对自己的机器完全掌控,而那俩苹果把我用的好难受。虽然这俩机器有 CheckM8 漏洞,但还是没那么好折腾。越狱了更是麻烦事情,重启就掉环境。还有小屏幕,当年我朋友调侃「你那么大一个手这么小一个手机」,的确,打字都不好打……
还有,苹果对 NFC 的不开放我也忍受不了。我第一次见我朋友,他们用的各种 Android 设备可以随便往一些特定城市的地铁票写入自己喜欢的东西,走 NFC 协议。但苹果不行啊,封闭的很啊,各种提示出错……
我当年研究过苹果那个快捷指令软件,的确写的好,可以自己干好多事情。但问题是,它太屎山了,操作过多就会卡死,苹果自己也不优化。我自己要是写一个 Android 平台的类似软件也不至于。同样的问题,还有苹果安装更新的事情。隔壁 Android 有 AB 分区,重启一下立马好,在系统环境下什么都安装到副分区,一切换即可。你苹果浪费用户的宝贵时间,每次更新要好长时间。我寻思着你把这玩意搞个类似的实现那不很简单?哦,三星 S25 也才有,那没事了。
苹果浏览器 Safari 也是个屎,我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看不了,还有各种问题。Android 这边我用到的是真 Chromium,你苹果方面全是 WebKit(Safari),Mac 除外,说白了就是不让用户换浏览器。我很看好 Mac,毕竟他有 su 超级用户,我也照样可以为所欲为。
综上所述,实在受不了苹果的垃圾后,我于 2024 年 5 月中旬换了当年红米的性能旗舰 Redmi K70 Pro。但这玩意刚到手还行,后面一言难尽。买的时候只看了 SoC 有多好,没看其他的。我朋友早劝我不要买,可惜我没听。当时就因为插件的事情,我受到了吸引,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缺点。
之后朋友告诉我了解锁 Bootloader 是多么的好,而这款新小米又需要小米高考。挂的那些插件又需要 lspatch,续航本来就不好,这下更差了。当时就买了其他机器玩解锁 BL,我就觉得很方便啊!广告可以自己去除,插件直接动态注入,什么都很容易。但问题就是需要隐藏环境,本身也不难。后悔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解锁以后手机才是自己的」完全说的没错,要不是这手机属于厂商。
过了 10 个月后,我因为再受不了,换了当今大旗舰一加 13 顶配。这款手机不但能解锁 BL,ColorOS 也比澎湃 OS 好用的多。我到手就解锁了 BL,挂了好多插件,续航也比 K70 好得多。系统肯定还是 ColorOS,15 做得很好确实名不虚传。因为金凡的云控,小米不解锁体验实在太烂,但我解锁后可以想办法用第三方调度。一加 13 的摄影其实也很好,比以前我用的苹果好了太多,基本上就是全能旗舰了。
迁移数据我也没遇到困难,我没多少软件,直接重新登录即可。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你以后还会换回苹果吗?我的答案是,不会,我这辈子不会再用苹果移动设备,Mac 可以考虑。苹果当时我要体验没体验,要性能没性能,要啥没啥。Android 给我了无限的未来以及无限的可能,我的未来在我自己手中,我的手机属于我自己,而不属于厂商。我的一切我做主。开源精神万岁!
SRavph (+2) Circle to Search 是我离开苹果生态并留在 Android 阵营的唯一原因。
Zaracher (+2) 这几年我的设备从 iPhone 生活机 + 华为工作机 + Apple Watch+AirPods Pro+ iPad Pro+MacBook Pro,一点一点的换到了现在:华为 Mate/Nova 双持 + 华为 Watch GT5+FreeClip/FreeBuds Pro 3+ MatePad Pro 12+ 荣耀 Magicbook Art 14。
第一个换掉的苹果设备是 Apple Watch,原因就是续航太差,至于那些手表上的软件,对我来说,健康监测、运动记录、看看通知 + 能用训记就够了,我确实没有什么在手表上打字回微信、接打电话的想法和冲动。
其次是换掉了 iPhone,连带着 AirPods 也一起吃灰了。一方面工作要求要换掉,另一方面,对 iOS 生态里买的那些软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了,国产手机的易用性、便捷性上真的比 iOS 好多了。现在让我唯一一点换回 iOS 的想法可能是能用用 Grindr?(bushi)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目前都是扔家里用了,基本不会带出。MBP 纯粹因为太重,我需要经常带出门,荣耀这款颜值重量都深得我心,且我对 Mac 上的生态没有强绑定需要,所以打算就留着和 Win 本换着用。
iPad Pro 是 21 款 19 寸,买的时候 M1 各种性能强劲,买回来发现我的需求真就只是视频播放器了,买的 LumaFusion、Procreate、Affinity Photos 一年可能打开用一次,笔比键盘吃灰少一些,况且这一代的发热和续航真的是全崩,很早就起了换掉的心思,今年华为这款,性能总算是跟上来些,就直接换了,且轻薄颜值高(我不介意小刘海)。
两个耳机,FreeBuds Pro 3,降噪和 App 差不多,通透模式不如 App,音质比 App 强。不过呢,自从买了 FreeClip,基本 80% 的时间都是 FreeClip 了,只有需要降噪的时候,才会用另一个。
橙橙今天吃什么 (+1) 上个月我刚刚从 iPhone 16 Pro 换到华为 Mate70 RS,其实已经是我第三次尝试换到安卓阵营了,作为一个从 iPhone 4 开始用 iPhone 的老用户,我对于 iPhone 是一年一年变得越来越失望的。2022 年的时候我从 iPhone 12 Pro 换到三星 Z Fold3,但是发现续航比我的 12 Pro 还要糟糕,用了一年半左右换成 iPhone 15 Pro Max,这台手机我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但是因为 iOS 的 bug 太多就还是换成了三星 Z Fold6,用了半年骑车的时候摔坏了,就买了 iPhone 16 Pro,也是用了半年多,iOS 18 的 bug 真是修不完,再加上看完 WWDC25 觉得 Liquid Glass 实在太丑,直接把 16 Pro 扔给家里人用了,自己换到华为 Mate70 RS 了。
小豹运动了没 (+0) 在 24 年从 iPhone 13 用到忍无可忍换了 OPPO X7 后感觉整个世界都通透了。一开始还是双持,毕竟我拥有苹果生态大部分产品,即使是手持安卓也打算当做备用机,但 ColorOS 越用越顺,并且耗电比果子慢很多,充电又足够快,拍照也不错,可以多软件放后台不担心被杀掉,唯一问题是弧面屏经常容易误触。
24 年底换了 X8 后唯一的问题也解决了,彻底把 iPhone 当做备用机(甚至现在用作公司 app 的测试机),我对这台手机已经相当满意,不是超声波指纹对我来说也没啥影响,把 AirPods Pro 连着 OPPO 继续用也没啥问题,Pad 继续看视频、Mac 继续办公对我来说也几乎没啥影响。
以前会觉得买了那么多果子的产品会被绑死在这生态里了,但只要尝试下就会发现其实谁离了谁都行。
共存派:
别惹小炸毛 (+5) 要是 iPad 能连接 Apple Watch 就好了,现在最深陷苹果生态的就是 Apple Watch 了,期待一波今年下半年新的 vivo X200 Pro mini 能够更加深度的「强兼」苹果,不过年年换新安卓的成本有点高,保值率堪忧。
12121212 (+4) 手持 iPhone 15 和 S23 Ultra,感觉不会有苹替,走不了是因为小十年的东西都在 iCloud 里。要换的话相信很花时间,就这样算了,反正不打游戏。用了两年多的 S23U 满足我办公和拍照需要,三星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想当年我第一台手机就是 Galaxy S4,用了一年就跪下了,卡 + 发烫 = 退役,以至于我后面一直都是用 iPhone 直到了 S23U 的出现,才把我的 12 Pro Max 换掉。感觉这两台还可以用很久很久,双系统值得拥有!
Skril1ex (+3) 苹果三星双持中,先用的苹果后加购三星,各有各的好。
面具熊 (+3) 双持好几年了,安卓的开放很好玩,苹果的隐私及软件质量离不开。
朋友去了外太空 (+3) iOS 用的确实太腻了 (iOS 26 beta4 有一些新鲜感,让人不禁拿出来把玩)。去年买多了一个三星,很喜欢 Android,很多新鲜感。但在使用过程中,反而也会欣赏 iOS 中的亮点。或许一直陪伴你的从来不是不够好,不是无趣,而是人性使然。所以我全都要!
OrrinCode (+3) 手持 15 Pro Max 和 Find X8s,主力还是 iPhone,安卓当备用机,偶尔拍照,当门卡,主要是用到 app 多开。
Find X8s 相册自带 AI 消除,这个比较方便。
安卓右侧可以返回也不错。
屏幕滑动的的手感、动画还是用 iPhone 比较舒服。

interbossliu (+2) 目前手持 iPhone 13+S23 Ultra,考虑等 17 出了入一个 iPhone 16 Pro 更替掉 iPhone 13,主力目前还是安卓,不过因为现在电脑用的 Mac mini,有考虑把主力更换为 iPhone。
新言爱 (+1) 偶尔双持,比如车需要 CarPlay 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已经切换到 vivo X200 Pro mini。
几个原因。
- 我是视觉敏感的用户,最早测试 iPhone 12 的时候眼睛疼,就改买了 iPhone 11(LCD 屏党一定知道其中的门道有多深),用了很多年,一直坚持到今年,手机实在太卡,就决定换了。就体验了很多安卓机后用到 vivo X200 Pro mini,目前使用 3 个月,除了有一次 NFC 公交卡充值 bug 卡了 2 天客服才解决外,其他体验都很好,很流畅很舒服。
- 我之前是做移动电源行业的,有很多充电宝,但电量不足和焦虑感一直困扰着我。很多时候外出,下午就要拎着充电宝给 iPhone 续航,那种烫烫的手感真的难受。所以对续航的渴望从很早就种下种子,加上经常忘充电让我对快充有了刚需,体验之后真的如此。
- 追求手机拍照的新鲜感 + 便携的高需求。能同时达到这二者的产品很少,米 15 算一个,还有就是 iPhone Pro 系列了,其他的 Ultra 等大 Deco 影响了我的便携需求。另外,回应到第1点,因为眼睛的敏感,所以没有入手 iPhone 16 Pro。但我也在期待 iPhone 系列能在未来有变化,毕竟我还是苹果全家桶用户,现在 Apple Watch 就是一个纯看时间的用途了啊喂。
NNNNNatsu (+0) 两年前换到 Pixel,现在用腻了想切换回 iPhone,想要好用的 Circle to Search。
但是事实就是苹果既做不好与速度有关的交互体验,也舍不得给 Google Lens API 交钱,既不想全盘抄谷歌,又想借谷歌创意给 Apple Intelligence 加力,最后做出一个大部分人都不会用的东西,毕竟实用性和速度都不如 Action Button + 快捷指令。
Kaylie (+0) 2012 年开始用 4S,基本保持 2 年一换,2015 年开始 iOS 主力 + 安卓双持。安卓都是一加,也是 2 年一换的节奏。2023 年主力机换成小米 13 Ultra,续航、快充、信号、拍照、可玩性、李跳跳 GKD 对付各种广告等等,体验感可太好了,也没遇到过网上大家吐槽的系统 bug。2025 年换了 15 Ultra,现在 iOS 存在只为了养手机号。下一台不一定会继续换小米,但肯定不会是 iOS 了。
📢:下一期的一派讨论是数码圈日经话题《[有奖]我的桌面我的战场:晒出你的专属桌搭》,欢迎来聊。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