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 WWDC 2025 上,Apple 统一了各平台的操作系统版本号命名,但却总让我感觉有那么点奇怪。随手写点东西,先喷一喷莫名其妙的新命名,然后再聊一点关于「Apple OS 26」的有趣的事实。

「Apple OS 26」

喷一喷莫名其妙的新命名

任何一个长期使用 Apple 产品并深深为 Apple 的品牌文化所吸引的用户,都是会对 Apple 在过去近五十年中的历史传承感到敬佩与自豪的——Finder 的笑脸四十多年来从未改变,来自 1984 年的微笑出现在了今天每一台拥有 Face ID 的设备上。

我们津津乐道于 Apple 的历史传承,与此同时 Apple 却抛弃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版本号体系。

上一次发生版本号的大跳跃还是 1987 年,Macintosh 上的 System Software 一口气从 2.0.1 跳跃到了 5.0 ;命名上的地震则离我们相对近一点,新世纪的 Mac OS X 先是改名为 OS X ,后又因需要与其他产品线保持风格一致而改成如今的 macOS 。

历史丢失了连贯性,26 的版本号总让我感到怪异,但其实早有预兆。2021 年的 macOS Monterey 没有用 macOS 11.1 的版本号,转而用了 macOS 12 ,打破了 macOS 10.x 二十年的命名习惯,这是 Apple 软件命名体系崩塌的开端。

一己之见,如果 Apple 真心希望统一全平台软件的命名体系,就应该像华为将全平台生态统一命名为 Harmony OS 那样,用「Apple OS」然后再附上年份——Apple OS 26 。面向未来是好事,但追寻未来何必摧毁自己的历史?

聊一点关于「Apple OS 26」的有趣的事实

好了,喷完了,来聊一点关于「Apple OS 26」的有趣的事实。

iPhone 上位于黄金分割点的 Apple Logo「终于」被淘汰了

从 iPhone 11 开始,iPhone 将背面的 Apple Logo 从黄金分割的位置移到了正中。本次 iOS 26 淘汰了 iPhone XS 与 iPhone Xʀ ,这标志着再也没有一台拥有位于黄金分割点的 Apple Logo 的 iPhone 能运行最新的操作系统了。

陶瓷机身的 Apple Watch 彻底过时了

与上面的情况类似,Apple Watch Series 5 是最后一代拥有陶瓷 Edition 版本的 Apple Watch ,而本次 watchOS 26 的最低设备要求为 Apple Watch Series 6 ,这意味着再也没有一台拥有陶瓷材质机身的 Apple Watch 能运行最新的操作系统。

此处勘误:Apple Watch Series 5 去年 watchOS 11 时就已经停更了。

MacBook 上的蝶式键盘彻底远去了

出人意料的是,本次 macOS Tahoe 并没有完全放弃对 Intel Mac 的支持,2019 年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2020 年的 4 雷电接口版 13 英寸 MacBook Pro 、2019 年的 Mac Pro 、2020 年的 27 英寸 iMac 5K 依然可以更新至最新系统。但最后一款采用蝶式键盘的 MacBook ——2019 年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 无缘本次更新,来自上一个时代的设计最终被拦在了新时代的大门之前。

传奇「耐更王」仍未掉线!

大家都知道 Apple 产品的软件支持期限长,但绝对不会想到 2015 年的 Apple TV HD(或称 Apple TV 第 4 代)依然可以收到 tvOS 26 更新,不过很多新特性都因 A8 芯片性能过时而无法使用。Apple TV HD 再次刷新了 Apple 产品软件更新次数的记录,坐拥从 tvOS 9 到 tvOS 26 共 11 个大版本,甚至我们无法排除这一记录还会继续被刷新的可能。

几分惊喜,更多惊吓

熬夜看完 WWDC 2025 ,iPadOS 向 macOS 靠拢让我们非常惊喜,visionOS 上固定于现实场景的 Widget 更是显得有些科幻。

但于此同时,继去年 iOS 18 的控制中心、单色图标、相册、设置让人眼前一黑后,今年 iOS 26 从第一批用户反馈来看似乎更加「阴间」了;macOS Tahoe 上复杂的视觉元素与 Mac 作为桌面设备的「专业」属性相悖,更差的易读性大大降低了内容阅读效率。

从去年 Apple Intelligence 的频繁跳票开始,他们似乎已经乱了阵脚,Apple 到底想干什么?


更新:iPadOS 26 上抽象的多任务逻辑

我已经在我的 iPad Pro M4 上安装了 iPadOS 26 ,目前体验下来最大的问题偏偏是昨晚最让我惊喜的功能——一个具有桌面操作逻辑的多窗口模式。

此前 iPadOS 上有三套使用方案,分别是:

  • 全屏模式(像一台大手机,也是远古时期 iPad 的唯一模式)
  • 分屏模式(支持左右二分屏、侧拉小窗,也是我最常用的模式,在 iOS 9 上随着初代 iPad Pro 一同发布)
  • 台前调度模式(除了给别人展示我似乎没怎么用过,有些花哨了)
iPadOS 18 多任务模式设置界面

现在加入了全新的多窗口模式,iPad 在接上键鼠后能拥有更加接近于桌面端的体验,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Apple 居然砍掉了更符合触屏逻辑的分屏模式

iPadOS 26 多任务模式设置界面

这就很幽默了,一台平板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在平板形态下的体验,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把自己表现得更像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触控目前依然且未来也永远都是iPad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使用方式,iPadOS 26 大刀阔斧地优化键鼠体验,却砍断了触控体验的大动脉,无异于舍本逐末。

Apple 完全可以让键鼠与触控的多任务逻辑并存,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如果三个月后的正式版能够把已经非常完善的二分屏+侧拉小窗加回来,那么昨天我遇到的问题尚且可以解释为 beta 版的一个 bug ;但如果 Apple 真以为他们的抽象行径反倒是一个 feature ,那 iPad 这条产品线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我不反对甚至很支持平板电脑加入「电脑模式」,去探索「生产力」场景;但平板作为最简单易用的娱乐终端,厂家必须优先保证其触控交互的体验。平板电脑的未来,绝对不是一台带触控的笔记本;它介于手机与电脑之间,这杆天平不应偏向任何一方——一旦倾斜,三者中必然有一方会消失。手机与电脑均有其不可替代性,那么显然这个消失的将会是平板。

对本场 WWDC 2025 唯二的惊喜(另一个是 visionOS 的 widget )现在已经转化成惊吓,打算降级 iPadOS 18 了。(再次更新:已经完成降级了,现在捧在手上用着舒服多了)

说到降级,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选择更稳定的备份方案。我去年更新 iPadOS 18 前用 iCloud 备份了一次,不料更新后自动备份覆盖掉了 iPadOS 17 的备份,只好强忍不爽用了三个月测试版;今年长记性了,更新前先给 iPadOS 18 做了一次本地备份,这样就不用担心被 iCloud 里面的新备份覆盖掉。